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新逆风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9期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全球化的逆风似有增强之势。以全球出口总额占全球GDP比重衡量,2008年是全球化的峰值,全球出口达到全球GDP的25%。自此之后,这一比例震荡走低,到2018年降为23%。自2018下半年起,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温。在此冲击下,2019年全球出口总额下滑3%,逆全球化趋势增强。2020年,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球先后已有44个国家封锁边境。IMF预测,170个国家今年将出现负增长。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对外贸易合作受阻,导致对逆全球化的担忧情绪进一步增强。

对中国来说,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最先爆发的国家,作为占全球贸易总额近10%的贸易大国,作为美国高额关税的承受者,如何应对这股全球化逆风,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以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为背景,分析2020年中国外贸增长形势以及如何把握疫情的危中之“机”。

海外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渠道

继中美贸易摩擦之后,全球供应链再次受损,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减速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大面积停摆,以及全球总需求下滑和全球供应链摩擦增加,从两个角度共同冲击全球贸易。这或导致本次全球贸易所受到的冲击超过2009年。2009年的贸易下滑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需求下滑,尚未出现各供应国的产能停摆;而这一次,全球供应链多点遭受冲击,对全球贸易总盘子的影响会更加深远。根据WTO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将在-13%到-32%之间。中国下滑幅度取决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比的变化。这一比重自2015年触及14%高点后小幅回落;但2019年在中美互征关税的背景下却不降反升,从2018年的12.8%上升至13.2%。这是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一种证明。按此预测,如果2020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保持不变,那么中国出口也将面临-13%到-32%的下滑。

出口下滑会间接影响国内消费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二次冲击不可低估。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出口依赖度持续下降,2019年出口在工业中的占比已经降至2002年加入WTO之初时的比例(2019年,我国出口交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下降到39%,而2002年为42%,2005年的高点是62%)。根据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消费、投资、出口(注意不是“净出口”)在最终使用中所占比重分别是45.7%、37.5%、16.8%,而2012年这一比例分别是41.4%、37.8%、20.8%。主要变化就是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让渡于消费,而投资占比稳定。经济结构的变化虽然增强了中国抵御外需冲击的能力,但当外需大幅下滑时,仍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连锁反应。这体现为出口企业收入恶化,导致员工收入恶化而影响消费;企业投资下滑影响投资,进而对内需产生冲击。根据支出法对GDP中商品服务出口与总量GDP弹性关系的分析,2017年、2018年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对中国名义GDP的影响稳定在0.22个百分点;2019年,考虑到出口在工业中占比进一步下降,可以按照0.2的弹性估算。2020年,如果中国出口同比增长为-13%到-32%,将拖累名义GDP比2019年的7.8%下降2—5.8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区域合作将得到加强。今年1—3月的外贸数据就已经展现出“一带一路”的更强支撑作用。1—3月,中国出口累计下滑13.3%,其中欧、美分别贡献了5%和4.1%,而东盟的贡献是0%。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持续攀升,且在今年1-2月创下了38%的历史新高,出口增速逆势攀升至46.7%,成为我国外贸稳定的一块“基本盘”。根据海关总署的信息,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进出口(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一部分,联系日趋紧密)、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等。其中越南和马来西亚发挥了龙头作用(3月下旬以来,马来西亚新冠肺炎病例持续增加,但4月中旬以来已显著下降,而越南病例一直较少)。去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有力促进了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更强的贸易合作,将对2020年的出口下行起到缓冲作用。

不必焦虑产业链会加速迁出中国

疫情暴发以来,关于产业链外迁的担忧情绪不绝于耳。笔者认为不必焦虑于此,因为“去中国化”不符合当前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方面,中国出口产业客观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这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管在体量还是效率上都难以承接取代的。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达到30.4%,中国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出口的份额达到11.9%,而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体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其制造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