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借力信保筑牢“防火墙”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0期

当前,众多外贸企业的经营面临显著压力,无论是前期复工复产难带来的产品出运交期延后,还是后期海外疫情蔓延引发的大量订单被取消,都对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在此形势下,外贸企业亟需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善用信保等外部力量来化解风险。

风险识别

从笔者今年以来接触的大量报损案件来看,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买方因汇率波动拖欠货款或要求修改合同条款。疫情暴发以来,美元一度呈现快速升值态势,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迅速贬值。对此,有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买方不愿意及时偿付货款,造成国内部分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高企、资金占压严重。另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买方则在出口企业已完成生产、等待货物发运之际,提出在合同中新增以下条款:当汇率突破某一数值后,重新计算合同金额。出口企业如不同意此要求,则可能被取消订单;而一旦同意,则意味着将被买方转嫁汇兑损失,使出口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二是买方所在地的疫情防控政策造成货物运输不畅以及相关单证寄送困难。为应对疫情蔓延,多国采取了封城、封港甚至是封国的措施。这一方面造成了国际货物运输的不畅,另一方面也导致信用证项下单证寄送的困难。实务中,一些企业习惯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认为只要“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开证行便需履行付款义务,但买方所在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却可能导致单证根本无法寄送,引发履约风险。

三是下游市场萎缩导致订单缩水甚至被取消。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一些行业的外部需求下滑明显。以服装行业为例。欧美当地服装销售以线下门店为主,而疫情蔓延带来的出行限制,造成大量服装门店关停。受此影响,那些以欧美时尚品牌或时尚买手为主要买家的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甚至是被取消的压力。

风险应对

面对上述风险,企业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加强风险防范;另一方面,要善用外部支持,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险,最大程度地化解疫情影响。

加强风险防范

加强对汇率和下游市场的分析和研判。针对一些国家的买方因汇率波动拖欠货款或要求修改合同条款,企业应牢牢树立汇率风险管控意识,加强对交易对手方所在国汇率波动的监测和研究,通过远期等产品提前在银行锁汇,同时要求买方在当地银行锁汇,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收汇风险。此外,即便买方所在国的货币汇率稳定,但因不同行业在疫情中面临的风险敞口不同(例如必选消费行业所受影响较小,而服装等可选消费行业受影响较大),出口企业需要加强对下游市场的分析和监测,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密切关注买方所在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及时与买方进行沟通。对于疫情期间的产品出运,多数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来防范货物发运后,因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而引发的损失,一旦货物到港后被买方拒收,或者买方在收货后不能及时付款,则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目前的承保政策,多数情况下出口企业可获得理赔。但如果买方事先已将当地的提货风险告知出口方,而出口方仍执意出运,则属于出口企业主动造成损失或主动扩大损失,将难以获得中国信保的理赔。鉴于此,建议出口企业在每次发货前及时通过买方确认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如果买方表示当地没有限制提货或暂未收到限制提货的通知,出口企业应留存相应邮件以支持后续理赔;如买方明确回复暂缓出运,或出口企业已从其他渠道得知当地疫情防控政策可能影响买方提货,则不应强行出货。

谨慎转变业务范围。随着疫情蔓延,市场对口罩、防护服的需求一度迅速上涨。部分毫无相关产业基础的企业,为了谋取短期利润,放弃了原先的主业,匆忙上马口罩生产线,一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