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点评 | 主动作为 积极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0期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外贸形势十分严峻。正如上文所谈及的,当前,我国传统外贸大户——纺织服装企业、家电企业都在蓄力“过冬”;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外贸企业并没有被动坐等,而是主动求变、逆势突围。每次危机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好的企业不会错过任何一次化危为机的机会。虽然当前疫情冲击巨大,但这种冲击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不会改变我国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国外贸依然有强大的发展根基。我们要抓住疫情对不同行业带来不同影响的契机,用好倒逼机制,主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

疫情短期影响巨大 外贸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疫情在中国境内暴发,我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除保障基本民生行业外,绝大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外贸产业链因此基本停摆,商品产不出,货物运不走。这个阶段的影响主要在供给侧。第二阶段,海外疫情蔓延升级导致国外企业停工停产、停商停市,我国外贸大量海外订单被取消或推迟,刚刚复工复产的企业经历从“复工难”“招工难”到“无工可复”过山车,企业停产、员工减薪、放假、裁员的现象增多。这个阶段的影响主要在需求侧。

国内疫情和海外疫情不同步,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冲击,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内国外、供给需求影响相互交织共振,使近年来接连受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战挤压的我国外贸业“雪上加霜”。不同企业受影响程度因行业不同而异,产业链越长、国际化程度越高的行业受影响越大。基于产品进出口依存度和集中度,结合全球疫情国别的分布,疫情对我国外贸业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汽车行业、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机械和装备制造、化工等行业。

尽管疫情影响广泛,但是这种影响,我们判断是阶段性的和短期的,不会改变我国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一是这次疫情全球大暴发,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影响,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而且疫情在我国最先发现、最早得到控制。而随着我国的复工复产,我国比欧美日等国家也能够更快地组织生产,有利于我国外贸占得先机。

二是疫情没有对我国经济伤筋动骨,伤及我国生产力的根本。就供给侧而言虽然造成了生产活动一段时间的停摆,但多年积累的机器设备、人力资本、配套体系、上下游产业链等生产能力主要构件并没有受损。随着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这些生产能力能够很快恢复起来。

三是我国不仅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高效便捷的物流链等硬件设施优势,也拥有庞大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丰富的理工类研发创新人才等软环境优势。上文谈及多家外贸企业临时开辟口罩、电子耳温枪等防疫物资项目,这些项目启动快速,对帮助企业“过冬”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而这恰恰得益于我国拥有的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四是我国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最优。产业分工和集聚是现代经济的本质特征,能够带来生产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集聚促进集聚、规模促进规模的效应。外贸企业寻求内外市场“多条腿”走路,就是基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总量,以及潜在的超大市场需求规模而考虑的。这一点是全球其他经济体难以比拟的。

危中寻机  把握我国外贸发展新机遇

具体来说,此次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并非所有外贸行业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影响;相反有些行业还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这点也与上文描述的不同行业外贸企业在疫情下的出口情况相吻合。

一是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行业逆势增长。疫情期间,国内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及相关药品的需求大增,推动了我国消毒、灭菌、防护等相关产品制造业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疫情蔓延,世界各国对与防疫相关的呼吸机、额温枪、检测试剂盒、口罩、防护服等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在医用耗材、抗病毒药、免疫制剂、急救装备、中成药、检测试剂等领域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有利地位,外需的快速增长大幅带动了国内防疫物资和药品的出口。此外,我们预计,若海外疫情导致国外临床试验长时间停滞,我国企业承接药品研发服务外包业务,也将呈现一定的增长。

二是国内高端和自主品牌产品迎来市场开拓“窗口期”。长期以来,我国重点领域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高端装备(仪器)、高端消费品等高度依赖进口,面临重大的“卡脖子”风险,如高端芯片、传感器、高端数控机床、精密零部件等。这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高端装备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研发了一批高端设备,在消费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自主品牌。虽然这些设备、材料和产品在性能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不大,但由于缺乏首次使用的机会,导致国内首套设备、材料和产品进入市场困难重重,更不用说通过使用之后改进完善了。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导致进口高端产品和设备运费激增、交货延迟、供货不足,由此带来的国内供求缺口,使不少企业考虑使用国产设备和产品作为替代。这给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带来了市场拓展的机会。如果身在这个领域的外贸企业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就会驶入一片蓝海。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