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话 | 探寻业务发展新机遇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2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冲击在不断向银行传导,同时,外部环境的恶化对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能否适应外部形势的变化,在危机中寻求贸易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机遇,将是对银行经营能力的重大考验。《中国外汇》对话中国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孙剑波、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金融部负责人刘清、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刘云飞、中信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琳、渣打中国交易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叶继蔚,就商业银行如何“化危为机”把握贸易金融业务发展机遇展开探讨。

01

应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跨境投融资的发展?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又应如何进行调整?

孙剑波:这次全球疫情直接导致外需下降,全球供应链进入再调整。为应对变化,银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转型,重点支持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等现代产业体系和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的发展。二是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服务出口转内销。发展境内外一体化供应链融资,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链向境内境外两端延伸,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降低对国际订单的依赖。三是支持外贸企业向内陆转移。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动承接优质加工贸易企业,助力全球产业链稳定,强化我国全球供应链枢纽地位。

刘清:疫情暴发,各国被迫采取人员隔离、企业停工等措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来自生产、贸易、投资方面的巨大冲击,“断链风险”加大。这要予以高度重视,但也不宜高估和夸大:一是经过几十年的深度融合,全球已经形成了庞大复杂的供应链体系。跨国公司搬迁涉及产业链重建、基础设施配套、劳动力培养等多重因素的约束,成本高昂。特别在疫情持续、全球经济衰退、企业投资信心低迷的大背景下,搬迁成本更高、风险更大。二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凭借的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熟练的劳动力队伍、超大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和难以替代的。因此,许多分析认为,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并非是搬迁到新地设立新厂(这种情形不可避免但预计占比不大),而是寻求如何解决供应链过于分散、距离过长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问题,进而在某些区域聚集成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疫情形势和外部环境变化,持续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农行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趋势,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转型升级金融服务,推动贸易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贡献力量。

刘云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作为近年来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球贸易陷入萎缩,外贸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环境考验,导致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外部经营环境空前严峻。其次,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将深刻重构,其调整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本土化。欧美等国更加强调“经济主权”,正加快推动制造业回流步伐。二是区域化。目前全球已形成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区域价值链,疫情后企业为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区域内的经贸联系会更加紧密。三是多元化,疫情后企业为避免关键零部件过于依赖某一地区或某一家供应链商,将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分散化。再次,“逆全球化”泛起,跨境投融资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围绕疫情后全球供应链调整,部分企业回流母国投资,分散化投资步伐会加快;另一方面,疫情下各国经济表现和国别风险的分化,也会给跨境投融资带来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使中美关系再度紧张,将给双边跨境投资的正常开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面临深刻变革的经贸格局,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发展需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提升金融支持实体发展的有效性,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首先,协助外贸企业防控全球经贸下行和摩擦加剧下的各类风险。一是针对出口企业面临疫情下境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上升等问题,与中国信保等保险机构加强合作,引导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针对性地做好信保融资支持。二是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风险对冲产品,帮助企业管理好市场风险。三是针对疫情下经贸纠纷上升情形,引导出口客户采用信用证结算等方式规避出口收汇风险,指导企业在信用证、保函条款制定上主动规避风险。

其次,主动捕捉、挖掘全球供应链调整中的业务机会。要紧跟区域化发展不断强化的趋势,深挖“中日韩+东盟”区域产业链、贸易链的业务机遇,提升境外产业园区的金融服务能力,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要加强对贸易金融服务的统筹和衔接,支持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等产业转移,做好对进口依赖性较强的关键零部件国内替代企业的金融支持。

再次,主动加大减费让利的力度,与企业共度时艰。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当前形势下,银行需要积极落实国家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并主动加大减费让利的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张琳:全球疫情、贸易摩擦、油价暴跌在短时间内导致需求整体性不足,但同时也存在大量产业迭代和结构调整的机会。

首先,在产业方面有三个领域值得关注:一是对围绕广大居民健康、养老相关的医药研发、医疗器械进出口规模将有显著提升,特别是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西欧、东盟等人口数量高、经济总量大的国家和地区,相关的货物贸易、专利及知识产权跨境转让、股权投资将迎来更快发展;同时,相关的产业链如化工行业也将受益。二是与5G通信、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机电设备进出口、集成电路和工业配件设计与制造,将迎来新的发展期。这其中,中国既处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对于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关企业,因此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可能会出现新的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新一轮基建升级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东盟、中亚等周边地区辐射的工程承包、设备出口、劳务输出等方面的需求,也具有较大空间,配套的跨境投融资需求亦将呈现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疫情期间的负面效应。

其次,在供应链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贸经济体,也是全球进出口供应链的核心。从全球疫情的变化来看,中国企业在全球属复工复产的第一梯队,在全球贸易需求端后续逐步恢复的情况下,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将发挥主导。乐观的看法是,中国企业的出口将在全球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并会对部分受疫情影响国家的产能起到替代作用。上述观点从海关公布的4月、5月出口数据同比趋稳可见端倪。

在贸易金融业务上,我们认为当前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需求的变化和国家政策导向调整经营策略。一是结合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推出的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便利化措施,为优质客户提供包括快捷结算、在线不落地支付、在线外汇交易等产品,切实解决外贸企业在金融服务中的痛点。二是在贸易融资投向上,更多关注上述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通过“链式服务”强化客户整体生态圈的内外贸一体化金融支持。三是要深度介入客户境外平台的经营和发展,通过银行海外分行、自贸区特别是FT、NRA账户等平台,缩短客户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质效。近期,中信银行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在广东省广州、珠海自贸片区复制FT账户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为数不多具备上海、广东、海南FT试点资格的商业银行。未来,可进一步通过自贸区FT账户服务长三角、粤港澳、海南自贸港的综合发展。四是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及东盟国家等当前外贸增量热点地区的外贸企业提供综合化的服务,加大贸易融资投放、提升信保覆盖比例;同时为“走出去”企业的工程承包和大型设备出口等海外融资项目,通过非融资性保函、银团贷款和中长期信用证等模式,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项目融资服务。

叶继蔚:首先,区域伙伴关系激增。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迅速蔓延,给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上了沉重的一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数字化工具和多样化供应链选择,发展方向也由原先的成本竞争力转向风险竞争力,旨在通过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应对未来疫情和地缘政治可能给全球贸易带来的潜在影响。

在疫情暴发前,全球贸易战已经打乱了企业在供应链和跨境贸易方面的布局。虽然一些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和地域化政策;但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的调整,也带来了区域间伙伴合作关系和贸易的激增。例如,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型为“消费市场”,更多通过亚洲供应链制造的商品仍将留在亚洲;自疫情暴发以来,中日韩以及东亚多国之间从医疗到经贸的合作机制也变得更为成熟。因此,我认为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加多样化的全球贸易生态。全球和区域供应链之间的平衡将成为新常态。

其次,是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近年来已经为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经过疫情的洗礼,数字化和自动化对于企业的意义越发显著。这两者不仅可以深化企业和银行对供应商信用和质量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评估和分析最佳贸易运输路线和如何减少供应链浪费,来提升贸易活动的效率和回报。另一方面,在供应链日益复杂的今天,打破“数据孤岛”,共享信息,降低风险,是许多贸易企业的诉求;而通过数字化工具构建的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个需求。在数字化的帮助下,企业的重心也放在进一步提高自身实力和洞悉未来行业趋势等方面。

另外,在贸易金融业务的调整方面,对于贸易局势和供应链的剧烈变化,渣打银行与其说是对业务进行调整,不如说是对现有优势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当前,供应链金融已站上了全球产业转型的时代风口。今年1月,渣打银行对中国领先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联易融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旨在借助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升级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跨境贸易方面,渣打银行于今年5月在康拓(Contour)平台上开出了全球首张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国区块链信用证,支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