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双循环”的历史韵脚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7期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从“双循环”的演进路径来看,2020年的中国与1913年前后的美国呈现出相似的历史韵脚,映射出大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1913年前后美国构建起良性“双循环”的关键

回顾历史,1913年前后,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构建起良性的“双循环”格局,关键是长期聚力并以合理次序推动了“双升级”:以产业升级为先导,辅之以方向准确的投资,进而激活消费升级,在供需两端启动“内循环”的自我强化,最后再以“内循环”去重塑“外循环”。

第一,产业升级。笔者认为,“产业升级”这一庞杂的概念,最终可以归结为两大核心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如何生产。从这两个维度来看,1913年前后,美国产业体系完成了双重质变。其一,优势产品高附加值化。19世纪,美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下的比较优势长期停留于低附加值的原材料。但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1900—1913年,美国在全球工业制品领域(当时的高附加值领域)占据了新优势,其工业制品的出口逐步超出原材料出口以及工业制品的进口,显著提升了依托于附加值的贸易盈余,使美国升至全球价值链的头部。其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了最大化发挥技术进步的红利,这一阶段美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软、硬层面的同步进化。硬件方面,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当时的先进业态)加速转变,1900—1910年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较1890年大幅提升;软件方面,“福特制”“泰勒制”和流水线迅速普及,以大规模生产方式扩大了美国在高附加值领域的产业优势。

第二,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为消费升级奠定了两大基础。一方面,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美国人均GDP在1900—1913年期间升至全球第一梯队,且其优势在此后长期扩大;另一方面,得益于大规模生产,居民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享受汽车等高附加值商品,“高薪低价”的剪刀差,从根本上夯实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但是,收入不是决定居民消费的唯一因素,还需要适宜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作为“催化剂”,以系统性地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这一阶段,两种投资恰好填补了这一短板,以网络化的方式迅速普及了新的消费场景。从动态网络来看,美国公路网日趋扩大,对接了汽车的普及,串联起外出旅游、娱乐等新兴的消费需求;从静态网络看,美国城镇化继续加快推进,对接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并将其转化为居民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消费需求。以投资为启动器,“内循环”的消费引擎开始加速,美国经济于1920年代进入“柯立芝繁荣”和大众消费时代。

2020年的中国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