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银行数字化转型突破之道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7期

伴随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分流的“双重挤压”,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制约”,中国外贸已从快速增长换挡为中低速增长,进入“新常态阶段”。这种新常态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外贸发展的大逻辑。新阶段,外贸实践中出现了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商业模式,且发展迅速,成为传统对外贸易突破瓶颈的新方向,也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培育了新动能。外贸新业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和线上化对传统行业资源与信息的整合与利用,企业、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只有在这场数字化转型“大考”中华丽转身,才能支撑起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而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将这场大考的时间大大提前。从当前全球疫情的发展态势看,疫情或许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鉴此,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外贸业务的权宜之计,而是生存必备,迫在眉睫。本文在梳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电子化改革、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管理相关制度变迁的基础上,结合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制度改革提供外因

2012年,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开启改革,确定了货物贸易管理的大框架,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对企业的贸易外汇管理方式也由现场逐笔核销改变为非现场总量核查,并对企业按A、B、C类进行管理。改革后对B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实施电子数据核查管理,首次将“电子数据核查”引入外汇管理。2013年,海关总署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允许A类企业自行上网打印报关单。2016年11月,银行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时,可以根据“展业三原则”自主选择电子单证或纸质单据审核;2019年全面取消了纸质报关单。报关单无纸化改革降低了企业的脚底成本,使货物贸易外汇改革再向前一步。而此前的2017年5月,引入了“报关信息核验”, 银行替企业办理单笔10万美元(不含)以上的进口付汇业务时,原则上必须对相应进口报关电子信息进行核验。可以说这是在交易单据电子化之外提供延伸“核验”功能来控制关单重复使用的尝试。

以上一系列改革,均旨在便利市场主体,以促进进出口业务的蓬勃发展。然而近十年我国的进出口增长却日趋乏力,部分年份还有所回落。但在传统货物贸易增长放缓的同时,跨境电商却一枝独秀,呈现出逆势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看,2010年仅占比6.4%,而2019年已达到34.2%。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传统对外贸易突破瓶颈的新方向。

近十年,国家陆续出台跨境电商利好政策,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为了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外汇局从2013年开始分别在上海、北京、重庆、浙江、深圳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试点。试点支付机构在提供跨境互联网支付服务过程中,可以通过银行为跨境电商交易双方代为办理单笔金额不超过等值1万美元的货物贸易和部分服务贸易的跨境收付汇和结售汇业务。2015年,该试点推广至全国范围内试行,单笔金额提高到不超过等值5万美元;同时,未再限定“服务贸易”范围,并取消了外汇备付金合作银行个数限制。不过,支付机构在支持跨境电商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频频被处罚,支付宝、财付通等巨头都是罚单的座上客,虚构贸易背景、超越外汇支付服务经营范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不实、挪用备付金进行高风险投资、违反反洗钱规定等问题,成为阻碍跨境第三方支付和跨境电商合规发展的绊脚石。鉴此,在总结一系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特别强调真实性审核,对支付机构的外汇人员做出硬性要求,并明确合作办理银行对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出于备付金安全管理的考虑,要求支付机构合作银行不得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