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国际贸易中“不可抗力”的运用及应对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7期

席卷全球的疫情给国际贸易的参与各方带来了未曾预料的风险和影响,也使多年来不甚引人注意的“不可抗力”概念成为热搜词汇。而随之而来的海内外企业对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也成为近一段时间国际贸易中的持续热点事件。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以出口为主,疫情在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出口企业无法按时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由此,有不少国内企业考虑适度援引并适用“不可抗力”,以实现部分或全部免除在国际贸易合同项下的相关责任。而随着疫情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另一方即海外客户,由于海外如欧美等国的停工封港等措施,反过来也要求对相关国际贸易合同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或规则。这种国际贸易双方先后竞相援引不可抗力的情况颇为少见,同时也再次提醒银行从业人员,必需熟悉和掌握不可抗力的国际规则。

何谓“不可抗力”

按国际商会近期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商业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一般性考虑》中的描述,“不可抗力”指阻止或妨碍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项下的一项或多项义务的事件或情况发生,且受障碍影响的当事人可以证明:(1)该障碍超出其合理控制的范围;(2)该障碍在订立合同时无法被合理预见;(3)障碍的后果无法被受影响的当事人合理避免或克服。

对于不可抗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国际商会列举了以下七种社会事件:一是战争(无论是否宣战),包括敌对行动、入侵、外敌行动、大规模军事动员;二是内战、暴乱、叛乱和革命、军事政变或篡权,以及恐怖主义行为、破坏或海盗活动;三是货币和贸易限制,包括禁运、制裁;四是合法或非法的权力行为,包括以任何法律或政府命令进行的征收、厂房扣押、征用、国有化;五是瘟疫、流行病,以及自然灾害或极端自然事件;六是爆炸、火灾、设备损坏,以及运输、电信、信息系统或能源系统的长期崩溃;七是普遍的劳工骚乱,包括抵制、罢工和封门,怠工,占领工厂和工作场所。

此次疫情已基本被业界认同为“不可抗力”,同时疫情的流行也符合上述国际商会对不可抗力表现形式中的第五种描述。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疫情受阻的国际贸易确实是在执行中遇到了“不可抗力”,而不论是负有备货出货等责任的国际贸易出口方,还是负有收货付款责任的国际贸易进口方,似乎均可以在无法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时适用相关规则,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免责任。但从法律和实务的角度看,从不可抗力的事实出发,最终实现因不可抗力而被免除责任,绝非易事。如今年2月初,我国某大型油气公司拟以不可抗力拒收海外进口的液化天然气(LNG),即遭到交易对手方荷兰及法国公司的拒绝,一旦拒收还有可能面临索赔。

不可抗力事实的存在使商业银行有进出口业务的客户或将面临更大的国际贸易风险,而且最终客户的风险,也会传导到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或交易银行等部门。

因此,在不可抗力条款及规则下,银行首先应加强自身对风险的排查和防范,对有进出口业务的客户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从客户交易对手所在国、进出口业务品种、货品种类、相关市场行情、以及进出口的商业合同条款等入手,排查出风险系数更高的业务,并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掌握及跟进,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其次,当出现由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事件时,银行也要正确处置,合理指导客户应对其海外交易对手的不可抗力通知,或根据具体情况,向海外交易对手发出适用不可抗力的通知,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银行还应为客户提供专业及授信上必要的帮助,与客户共渡难关,因为支持客户也就是支持银行自己。不可抗力条款及规则的适用与应对有较高的专业性,银行应当利用好自身专业能力,协助客户正确、及时地与其海外交易对手进行沟通、谈判,帮助客户在磋商中取得相对有利的条件。此外,当客户遭遇因不可抗力等引起的临时性流动性困难时,银行也应充分了解情况,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给予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必要的资金融通与支持。

不可抗力的条款及规则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出口商一方,因而在贸易合同的履行上相比进口商一方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了保护出口商在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下的正当权益,最优的选择应是在订立国际贸易合同时制定恰当的“不可抗力条款”。

一般而言,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条件下,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约定是解决纠纷的首要依据,是一种意思自治的理念,因而合同本身的约定是第一位的。如果能在贸易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可抗力条款,明确不可抗力的确认、通知、后果承担乃至协商谈判等细节,在之后如出现不可抗力情形时,就能更好地保护贸易双方,特别是出口商的权益。当下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能够迅速开展适用不可抗力的客户,均在合同中直接制定了不可抗力的专门条款。在制定不可抗力条款时,除要注意条款本身是否完备外,还应注意其在整个合同中与其他条款(如“合同目的”“责任免除”“价格调整”等)的配合与呼应。这样,日后处理起来就会更为便捷。

如果因对方不接受或经验不足等原因,未能在国际贸易合同中设定“不可抗力条款”,那么就只能寄希望于适用“不可抗力规则”了。这主要取决于交易合同约定的适用法律。

如果选择适用的是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法律,即使合同中没有明确条款,由于准据法中不可抗力的默示地位,仍能相对有效地得到不可抗力规则的明确支持。假设不可抗力确实存在,且受影响的一方及时进行了通知,后续也采取了相应补救措施等,那么作为合同履约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仍有相当可能在法院的判决中得到一定的履约责任豁免。

但如果贸易合同选择适用的是普通法国家或地区的法律,那么由于法律本身缺乏不可抗力这一概念,因而也就无法直接对不可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