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中国-东盟国际贸易现状与前瞻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7期

2020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对外贸易受到一定影响。然而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不仅未出现降温,反而逆势增长。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20897亿元人民币,且在2月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旨在介绍我国与东盟近年来的贸易变化,从梳理中国与东盟贸易格局中的重点产业入手,分析并展望了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贸易概况

2020年上半年,东盟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中居重要地位(见图1)。对比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变化可以发现,同期中国对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与韩国、日本的进出口总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与东盟的贸易规模却呈现5.6%的逆势增长(见图1、附表)。究其原因,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和欧美制造业回流,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消极因素的冲击,短期内欧美国家国际贸易便利程度下降;另一方面,东盟持续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优化自身营商条件,在2019年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排名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排名第2、第12和第21。此外,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IMG_20200907_144426.jpg

IMG_20200907_144442.jpg

从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占比情况来看,越南占中国-东盟贸易总额的27%,位居第一;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9%、15%和14%(见图2)。越南凭借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的进出口,成为东盟国家中与中国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上半年越南对中国出口总额上浮31.9%,自中国进口总额上升10.1%,进出口总额上升18%。与越南类似,依靠大量矿产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带动,马来西亚成为东盟内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较平稳,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2.5%。泰国则凭借对橡胶、水果的大量出口,稳坐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20年上半年泰国自中国进口总额较2019年同期上升12.4%,其中机电采购上升了21.15%。这主要与泰国国内电子加工代工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产业升级有关。受新冠疫情和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新加坡对中国2020年上半年出口总额下降9.7%,自中国进口上升了9.1%,贸易总额下降1.5%。

IMG_20200907_144429.jpg

主要行业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主要覆盖22大类产品,涉及机电、矿产、金属制品、纺织、化工、农产品等重点行业,呈现出产品种类齐全、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产品分工明确、贸易总额增长迅速等特点。这主要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全球贸易布局更新以及东盟内部产业政策变化有关。分行业看,机电产品是我国与东盟贸易量最大的产品,2020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机电商品进出口总额约8904亿元人民币;金属及金属制品(包括钢、铝、铜、镍等)作为第二大进出口产品,2020年上半年双边贸易总额约1623亿元人民币;此外,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铁矿砂、原油、天然气、大豆等大宗商品的活跃贸易也促进了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额增长(见图3、图4)。

IMG_20200907_144436.jpg

IMG_20200907_144438.jpg

机电产品贸易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机电产品是我国与东盟贸易总量占比第一大品类。在2020年上半年我国向东盟出口机电商品约4494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产品总额的40.15%;我国自东盟进口机电商品约4410亿元人民币,占我国自东盟国家进口产品总额的47.77%。

中国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的主要优势有三:其一,具有地缘优势,运输成本低;其二,依托丰富的工业生产链条,提供的机电产品层次丰富、功能完备;其三,基础设施配套和供应服务体系比较完整,有利于售后联系和维护,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加速,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中国对东盟机电出口的突破口,拉动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整体出口。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下,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带动动车机组、工程机械等机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