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9期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40年来,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40年来,深圳的经济金融发生了巨变,深圳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渔村演变成为亚洲第五大城市、全球第九位金融中心城市,在世界的舞台熠熠生辉。其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还享有“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等美誉。

4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充分发挥了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职能,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建设现代金融市场,探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治理水平,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精彩“样本”。本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总编陈之为对话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邢毓静,畅谈深圳金融改革开放如何在“小舞台上唱出了大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成为当代中国金融沧桑巨变历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陈之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总编

邢毓静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

 

陈之为: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您认为,深圳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邢毓静:深圳的成功在于改革开放,在于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通过改革让政府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任何社会变革都需要有一个突破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排头兵。1979年4月,曾深入原宝安县调研、痛心于“逃港潮”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向中央提出了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中国大变革的时钟轰然鸣响,作为习仲勋老书记主政广东期间提出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亲自圈定的国内首个经济特区,深圳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40年来,经济特区的发展倾注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心血。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对经济特区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关怀、支持和指导。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超过290家选择了落户深圳。深圳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金融市场、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日益完善。

陈之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能否请您展开谈一谈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发挥了哪些作用?

邢毓静:深圳对于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1979—2019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2.7万亿元,年均增长26.90%,经济总量先后超越广州、新加坡,位列全国第三,居亚洲第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06元增长到20.3万元,年均增长15.65%,继续居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一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从0.17亿元增长到0.3万亿元,年均增长28.43%。深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罕见的奇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

第二,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深圳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就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权,跳出“现行体制之外”,敢闯敢试,勇于探索,从单项改革突破到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其他领域改革,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以基建、价格、工资改革等为突破口,率先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外汇体制、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财政金融改革,在全国建设起首个要素市场和证券市场,发行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20世纪90年代,开展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新世纪以来,推动营商环境、商事登记制度、科技供给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在这40年里,深圳经济特区创下1000多项全国第一,率先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率先实现了从封闭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变,率先实现了从依靠优惠政策促发展向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的转变,为全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充分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第三,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深圳经济特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台和有众多港澳台胞和侨胞的优势,充分运用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率先通过“外引内联”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三来一补”等形式,充分利用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9年年底,深圳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7832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76.62亿美元。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万亿元,其中出口1.6万亿元,连续二十七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

陈之为: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四个核心城市之一,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主体。近年来,深圳金融部门如何用改革的办法深化发展,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邢毓静: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近年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和外汇局深圳市分局(下称“人行深圳中支”)大力推进金融支持“双区建设”,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提升个人跨境汇款便利化水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跨境金融支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发展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等改革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第一,在全市开展资本项目和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及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试点。试点企业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资金结算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一是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由货物贸易扩展至服务贸易。2020年1—8月,深圳试点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货物贸易试点业务51.75亿美元,规模约为上年同期的2.2倍。2020年6月,人行深圳中支指导深圳中行、建行为两家试点企业开展首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截至8月末,累计办理试点业务636.7 万美元。二是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试点拓展至全市。2020年6月,人行深圳中支正式将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试点范围由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拓展至全市。截至8月末,全市银行共将 119家企业纳入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名单,累计办理试点业务46.19亿元人民币。三是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截至2020年8月末,深圳辖内办理该项业务的企业共325家,金额合计36.5亿美元。

第二,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市场主体打通本外币结算渠道,提升了结售汇便利化服务水平。一是推动辖内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业务。全国五家试点银行中有三家位于深圳,其中全国首家试点银行于2019年年底落地深圳。截至2020年8月末,深圳试点银行共服务商户1147家(已收款商户113家),涉及订单42万笔,跨境收款总金额474.5万美元。二是指导银行办理“跨境电商直通车”业务,由银行自贸区分行直接为小微、民营出口电商办理跨境人民币出口收款,减少第三方中间环节,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18年业务推出以来,累计办理金额596亿元,为出口跨境电商节省手续费约8900万元人民币。其中,2020年1—8月办理287亿元,节省手续费约4300万元人民币。三是全国首创“中信一达通”模式,支持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自2020年5月业务开展以来至8月末,中信银行外综服(一达通)跨境电商出口收款318笔、1171.1万美元,提款客户247户,项目总维护客户36567户。

第三,推进多项资本项目改革创新,提升了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性。一是率先落地企业外债一次性登记改革试点,便利企业在宏观审慎额度内自主选择跨境融资时机。2020年2月试点以来至8月末,已为16家企业办理业务197亿元,帮助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2个百分点左右。二是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既可以在2.5倍净资产的额度内借用外债,也可以在高于2.5倍净资产但不超过500万美元的额度内借用外债。2020年4月试点以来至8月末,已为企业办理业务约2亿元人民币,便利中小微科技企业通过跨境融资通道握手境外低成本资金。三是推动招商银行启动银行专项外债结汇试点,借助银行专业化优势,便利境内中小微实体企业使用境外低成本资金。2020年9月8日,招商银行为五家境内企业完成首批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