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数字货币将给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带来新挑战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9期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旨在降低交易成本、减轻对央行货币和银行支付体系依赖的数字货币发行浪潮在全球范围兴起。数字货币以其去中心化的发行、管理和支付特点,在监管信息可得性、监管政策约束力、国际监管协作等方面对传统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将在对未来数字货币跨境交易可能带来的影响及监管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监管思路和政策建议。

数字货币对传统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提出的挑战

与传统跨境结算相比,数字货币跨境交易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减少结算时间和成本。传统跨境结算耗时长、费用高,如通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跨境转账,通常需要3—5天,还需缴纳银行汇款手续费和SWIFT电汇费;而数字货币汇款速度可以分钟计算,管理成本和中介费用显著降低,且其底层技术可确保交易信息不被篡改,从而可更好地维护资金安全。二是数字货币跨境交易脱离了SWIFT系统,一旦美国对我国发起金融制裁,其负面影响将大大降低。基于上述优势,数字货币得以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对传统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提出了挑战。

第一,数字货币的脱媒及匿名特性对跨境资金流动微观审慎监管构成挑战。一是交易信息难以获取。在未达成国际监管协议的情况下,一国监管机构只能获得本国央行数字货币交易信息。他国央行数字货币及其他类型数字货币在点对点交易模式下,具有金融脱媒及匿名特性,使得监管机构难以确定交易对象、采集交易信息。二是分项目外汇管理模式可能无法实施。由于监管信息难以获取,外汇管理部门或难以确定数字货币跨境交易性质、难以监测币种转换,可能影响当前分项监管的外汇管理政策效果。三是真实性审核难以实现。新型支付体系下,可能会出现银行事前事中审核环节缺失、外汇管理部门事中事后检查核查手段失效等问题,进而导致跨境资金流动及汇兑真实性审核难以实现。四是定量处罚难以实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技术型数字货币,币值波动通常较为剧烈,当市场主体以其作为支付媒介开展违规跨境资金摆布行为时,由于币值波动较大,导致监管部门因难以确定交易规模而无法进行定量处罚,从而影响监管的震慑力。

第二,数字货币的应用放大了资金跨境及汇率顺周期波动,对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构成挑战。一是放大了资金跨境及汇兑形势的顺周期性。数字货币提高了跨境资金流动速度,提升了国外货币政策对本国跨境资金流动及汇兑形势的影响力。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特别是金融风险导致市场恐慌时,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易被进一步放大,使一国汇率及国际收支面临更快速、更剧烈的冲击。二是提升了汇率风险的复杂性。数字货币自身种类的复杂性增加了一国法定货币所处的汇兑体系的复杂性,加之技术型及部分机构储备型数字货币币值波动较法币更加剧烈,对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专业性要求更高。在新型汇率避险工具未有效配套前,市场主体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将大大增加。三是增加一国外债风险敞口。数字货币因其固有优势将一定程度上对法币构成替代,同时降低市场主体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数字货币持有量增加,会降低银行体系资金存量,在数字货币不能有效发挥信用派生功能的情况下,会导致一国整体货币供给量下降、信贷成本提高,从而会提高境外融资的吸引力,导致外债余额及风险敞口增加。

数字货币跨境流动监管思路

第一,以穿透式监管理念确定各类数字货币本质属性。“穿透”各类数字货币的本质属性,是对其施以针对性监管措施的前提。当前已发行流通及尚处研发阶段的数字货币均冠以“货币”名称,但在货币职能履行及货币特征体现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异,并因此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基于信用特征,数字货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指由中央银行或其授权的商业银行发行、并以数字化信息形式存在的货币。当前,已经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有委内瑞拉的“石油币”,中国、英国、新加坡、瑞典等国也已经在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研究探索,法定货币形态变革趋势已逐步显现。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完全履行货币职能,基本具备现代信用货币特征,故其本质为货币。

<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