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促便利扩开放 外汇改革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21期

作为首都外汇管理服务的窗口部门,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下称“北京外汇管理部”)坚持金融为民、外汇惠民,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持续深化地区外汇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各项便利化措施在京落地见效,精准服务首都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北京金融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通道简流程,疫情防控和为民服务两不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国内防疫物资紧缺,药店、商超等口罩严重缺货。1月25日下午,北京某集团下属南方公司根据政府防疫物资储备需要,紧急从韩国采购一批防疫物资,韩方要求次日前取得现金支票。面对时间紧、业务跨地区跨境跨银行、小币种金额大、节假日期间无法跨境清算等诸多困难挑战,企业和经办银行紧急联系北京外汇管理部寻求帮助和支持。了解相关情况后,北京外汇管理部迅速成立专项对接小组,与市级相关委办、商业银行研究并确定资金汇划方案。历经7小时争分夺秒的紧张战斗,143亿韩元于1月25日21:49成功划转至韩方账户。几天内,北京大小药店、商超,迅速上架韩国口罩,充分满足了市民的购买需要。

这仅仅是首都外汇“战疫”的一个缩影。1月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防疫形势,北京外汇管理部高效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工作部署,本着“把问题考虑得更充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的原则,全力发挥外汇对北京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支持作用,多措并举力保汇路畅通。北京某生物技术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研制、开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2月、5月,该企业分别申请940万美元、1500万美元的外债登记,用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在北京外汇管理部“一对一”的指导下,企业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管平台”,在线上顺利提交了业务申请,并突破便利化额度成功办理了外债登记。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北京地区开通了外汇政策绿色通道,通过简化防疫物资进口购/付汇业务流程及减免提交材料、取消用于疫苗研制的外债借用限额等方式,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同时,发布网上办理操作指引,支持通过网络、邮寄等渠道“无接触”办理外汇业务,实现了业务未间断、服务不打折。该负责人还指出,该流程放在线下办理通常要一周多,现在只用半个工作日,真正实现了“零跑腿、不见面”快速办业务。

绿色通道使北京地区外汇服务彻底跑出了“加速度”,为首都高效防控疫情和企业顺利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10月末,北京地区累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防疫物资进口付汇1.14亿美元、出口收汇30.92亿美元,外汇捐赠收汇4723万美元,与防疫相关的资本项目结汇4607万美元;此外,办理线上业务2781笔,邮寄业务180笔。

推改革促便利,持续赋能首都实体经济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北京外汇管理部从实际出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使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2020年以来,共出台27项“硬核”举措,及时“输血供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重点区域先行先试持续升级,打造创新示范高地。北京中关村示范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3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针对区内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等特点,2017年起,北京外汇管理部率先在中关村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允许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了其财务成本。2020年,北京外汇管理部继续聚焦中关村高精尖产业,进一步加快政策创新引领,在中关村海淀园再次升级外债便利化政策,将便利化额度提升至全国领先的1000万美元,以更加充分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的需求。截至10月末,已累计为51家高新技术企业办理70笔外债便利化业务,预计一年可为企业节约12亿元财务成本。试点企业均表示,新政支持企业突破融资瓶颈、打通境内外融资渠道,大幅提高了企业跨境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度,降低资金成本约3%—5%,有效地满足了研发和市场拓展的资金需求。此外,北京外汇管理部还在中关村海淀园推出了简化区内企业借用外债、股权激励、内保外贷等业务的审核流程等四项新举措,预计可为企业节约20%以上的材料准备时间,外汇管理改革红利持续得到释放。

二是重点领域便利化改革不断突破,外汇政策实现精准滴灌。北京地区市场环境良好,企业、银行诚信自律,北京外汇管理部找准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改革与首都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积极对接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探索推出“更优更好”的政策举措。2020年年初,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扩大到服务贸易,精简单证审核流程,提升贸易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