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纺织企业突围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22期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作为典型的外向型产业,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度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其后,受益于防疫物资出口的带动,以及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市场需求的改善,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回暖,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已开始从疫情初期的冲击中恢复。然而,面对全球第二波疫情的暴发,叠加国际经贸形势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摆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面前的挑战依然严峻。如何渡过短期波动,同时为中长期的发展积蓄力量?就此,记者对数家纺织服装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寻找市场空间、提升价值链层次,以及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企业的重点突围方向。

寻求市场空间

今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面临一定压力。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78.3亿美元,同比下降10.3%;纺织品出口1179.5亿美元,同比增长33.7%,但该增长主要受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的拉动,而纺织纱线、纺织织物的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仍位于负区间(见图1)。

IMG_20201120_165850.jpg

尽管如此,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企业自始至终都未放弃国际市场,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求新的市场空间。按照上海某纺织服装企业销售负责人许小明(化名)的话说,“国际市场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拿回来了”。该企业80%的订单来自国外客户,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外客户的销售情况一度很不理想。对此,企业一方面与客户保持沟通,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谋划新市场的开拓。“基于对未来市场形势的研判,我们拟将市场拓展的重心逐步转移到欧洲市场和亚太市场。”许小明表示。

除了对市场重心进行调整外,灵活调整业务范围、吸引海外订单回流,也是企业积极布局的重要方向。在疫情暴发的高峰期,面对外部纺织服装常规消费需求的断崖式下跌,一些企业依托已有的技术和设备基础,快速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最大程度地稳住现金流;而后,随着外部需求的复苏,不少企业开始抓住国内率先复工复产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承接相关周边国家的纺织订单回流,推动业绩逐步改善。海关总署统计快讯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当月出口金额为13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态势。

在不放弃国际市场阵地的基础上,国内市场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开始由负转正,9月份当月同比增幅继续扩大,达到8.3%。在不少企业看来,国内市场的潜力为纺织服装企业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江健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盛集团”)是一家全球化的大型针织运动服饰制造商,为众多国际品牌提供代工服务。疫情暴发以来,该集团对国内市场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对于大型纺织外贸出口企业而言,基本盘仍是外贸出口业务,但寻求新的增长空间也很有必要。实施国内外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会显著改善企业的业务结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健盛集团下属健盛之家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勰表示。

无独有偶,主营袜子生产的诸暨天新针纺有限公司(下称“天新针纺”)也将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该公司所处的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拥有庞大的袜子产业集群,当地袜子年产量占全球袜业的三分之一。面对疫情冲击,天新针纺果断将重心从国际市场转向了国内市场。天新针纺副总经理吕鲜杏告诉记者,“我们原来主做外贸订单,但疫情使出口业务遭到耽搁。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挖掘力度,以争取后续发展的主动权”。疫情暴发以来,天新针纺快速对外销业务与内销业务的占比做出调整,目前,外销与内销的占比已从原先的8∶2调整为5∶5,未来内销业务占比还将进一步扩大。虽然现阶段外部需求已有所回暖,但包括天新针纺在内的一些企业认为,未来如果周边相关国家的疫情得到控制,带动生产逐步恢复,则目前流入国内的的订单可能会发生部分转移,而且国际经贸大环境也仍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因此,将业务重心放到不确定因素更少、潜力可期的国内市场,应更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提升价值链层次

尽管国内市场潜力可期,但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想要在短期内切换赛道并非易事。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很多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传统优势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根据国际品牌商的订单进行代工生产,并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因而对研发设计、品牌推广较少涉足。而在国内市场,企业如果继续从事单一的代工业务,难度会显著加大。一些中小规模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表示,相较于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缺少与国内品牌的合作基础和足够的行业知名度,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对接到合适的国内品牌客户;即使能找到品牌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利润空间也相当有限。与此同时,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倒逼企业加快打造自主品牌。疫情暴发以来,电商平台、线上直播成为带货风口,不少企业尝试通过线上渠道来切入国内市场。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有的直播销售实为“叫好不叫座”,高销售量的背后往往是高退货率,实际转化率低于预期。对此,蒋勰指出,“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在线上渠道的布局上已经比较充分,但光有渠道并不够,现在线上渠道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要想脱颖而出,企业需要沉下心打造品牌、构筑特色”。

对习惯于生产制造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而言,打造自主品牌无疑是亟需补上的一课。以服装为例。相较于成熟的国际一线品牌和一部分快速崛起的国内品牌,纺织服装外贸企业作为后来者,对于自主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尚处于起步期。“不少企业缺少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而缺少品牌效应的支撑,扎堆国内市场的结果,就是演变为价格战。”吕鲜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品牌缺失的危害。为走出低价、同质化竞争的怪圈,同时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疫情暴发以来,天新针纺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目前正在筹备打造面向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