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贸易金融业务的“四化”趋势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23期

回顾2020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变化明显,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外贸带来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发展给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带来挑战;金融科技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带来新的业务变化。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通过不断适应新形势,寻求新机会,呈现出“四化”特征与趋势:池化、链化、电子化、交易化。

贸易金融池化

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如票据贴现等均为单一处理,因而贸易融资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理念的更新,票据池、资产池等“池化”操作,可以让企业减少头寸备付,降低融资成本,并可大幅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的处理效率。

随着贸易融资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企业掌握的贸易结算金融载体越来越多,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国际及国内信用证、传统应收账款和区块链应收账款等。然而,此类金融产品更多是以碎片化呈现。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企业手里往往存在大量的小银行、小面额、短余期的“两小一短”票据,单笔金融小,处理成本高。

传统做法中,商业银行贸易金融部门对于企业持有的各类金融工具提供一一对应的贸易融资支持,如银行承兑汇票或商票逐一贴现、国际国内信用证逐一打包、应收账款逐一质押。随着金融信用载体的品种增加及单个品种数量的增加,传统的逐一处理、一一对应的贸易融资方式,越来越难以跟上真实贸易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资产池”业务应运而生,具体还分为专门针对各类票据的票据池、盘活企业出口应收账款的出口池、整体解决企业流动性的资产池等。在具体处理方式上,提供贸易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将银行承兑汇票及商票、国际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企业持有的具有可质押性的本外币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如理财产品)等一并装入资产池,通过严格的甄别、换算,将资产池作为抵质押方式,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贸易融资服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产池内资产的积累和抵/质押生成相应授信,用以按需开立新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开立新的国际国内信用证、保函,乃至提用短期流贷或申请使用其他国际业务产品等。

池化操作的优势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弱化了单一持有票据、应收账款等与企业需要的贸易融资业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因而可以做到不挑对应资产,从而使类似上述“两小一短”的票据有了出路;此外,票据入池实行动态质押,最高可以100%生成池额度,池化操作还能实现在线开票、在线放贷,效率高,处理灵活。二是池化操作能在为单一企业服务的基础上,提升至为集团提供整体服务。比如集团客户各个成员单位的票据等资产分散入池后,集中管理池内资产,做到使集团主办单位(如结算中心等)可以统一使用集团整体的共享池融资额度。在池化抵/质押形成的授信额度下,企业能迅速办理换开票据、信用证等贸易融资业务,或直接办理池融资额度下的贷款等业务。

贸易金融链化

沿着企业供应链观察贸易融资的特征,企业信用其实并非孤立存在,大型企业作为核心可以串联起整条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如果核心企业能按时付款,则整条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能够以此盘活。供应链上的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抓住核心企业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实现信用的“1+N”穿透及延展。但是,过去在没有合适的手段连接大型核心企业信用和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信用时,沿着供应链发展客户基本上仍是通过给各个企业单独授信的方式展开。

随着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沿着供应链进行传递、切分逐渐变为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按照供应链上的付款信用来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如将反向保理进行线上化、标准化,从被动确权转为主动确权,以此来实现核心企业优质信用的可拆分、可融资、可流转。

一个链化贸易融资案例中,某机车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利用区块链平台在其供应链平台上建立信用1亿元;之后逐级流转,最终单笔信用在区块链平台拆分近500次,流转的层级达到8层,共有250多家供应链上的企业参与其中。由于信用的流转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因而可信任、可追溯。金融科技的应用使得这笔业务的落地成为可能。

借助金融科技实现贸易金融的链化,对银行而言,能更好地控制授信风险,通过占用核心企业授信,叙做上游企业融资,实现客户下沉而信用不下沉;对核心企业而言,实现了将有息负债出表,起到了降杠杆的作用;对上游中小型供应商而言,以核心企业应付账款作为增信,增加了授信的速度,降低了融资价格。从供应链的整体来看,核心企业闲置不用的银行授信资源能够沿供应链传递到缺少授信、融资更贵的末端企业,因而可实现全链条的降应收、降杠杆。

贸易融资的链化,不仅给银行及实体企业带来切实的好处,也响应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国家政策。

贸易金融电子化

国内贸易金融长期存在中文业务文本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