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开发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探讨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24期

根据海关数据,2018年我国进出口额低于300万美元的企业数量占比为76.4%,长尾特征明显。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庞大,是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客群。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服务,也是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落实“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举措。但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自身经营的特点,较难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银行传统的授信方式和放款流程也难以满足客户的时效性要求。

中小外贸企业银行融资现状

2020年投保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超14万户,其中大多为中小外贸企业;但办理保单融资的客户不足5000户,占比仅为3%。授信难、提款难,导致中小外贸企业大多都无法享受到银行的融资服务。

授信难。中小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且大多具有“轻资产”特征,无法提供抵/质押等强担保。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都无法达到传统银行授信的准入条件。

提款难。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普遍具有“小额高频”的特点,而银行在为企业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放款时,需逐笔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企业人力成本高,提款时效也得不到保证,融资服务体验差。

银行开发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存在的困难

目前,银行普遍提升了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服务意识;但受制于以下原因,在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服务方面,进展仍较为缓慢。

缺经验。在银行的存量授信客户中,中小外贸企业客户普遍较少,也就缺少相关的信用数据积累。这一方面导致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制定出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授信审批模型;另一方面,也导致大多数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缺少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差异化管理政策。

缺数据。传统授信方式下,银行主要将财务数据作为衡量企业信用风险的标尺,但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又缺乏有公信力的外部数据,因而银行很难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准确评定。

缺人手。当前的监管政策下,对企业融资有较高的尽调要求和贷后管理要求,需要银行人员在贷前和贷后到企业逐户进行调查和访谈。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覆盖到更多的中小企业。

多措并举  力破困局

目前,部分银行在大数据、场景化、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外贸企业方面积极创新、快速推进。下文将针对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局,探讨如何通过大数据和线上化建设等,构建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能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运用大数据进行客户授信风险的精准画像

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政府部门积极搭建平台,便利企业跨境贸易及融资,如:外汇局推出的“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牵头建设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及各地商务部门搭建的市场采购信息平台等。这些平台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沉淀了大量的企业行为数据。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平台也愿意在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向银行开放相关数据。

这些平台有公信力,推送的数据可靠性高,能真实反映企业进出口经营的情况,可以作为银行评价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数据是动态变化的,相对于财务报表,可以使银行更加高频、动态监测到企业的经营变化,有效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对称性。

但目前银行和上述平台的对接才刚刚开始,平台推送数据对于企业风险画像的有效性,以及银行基于这些数据开发的授信模型对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均有待进一步检验。后续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