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构建外汇监管能力建设新格局 服务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7期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定下了未来五年至十五年发展的总路线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外汇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决议精神,准确把握决议内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观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平衡好便利化与防风险、创新和监管、域内执法和法律域外运用三对关系,强化外汇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效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更好地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便利化与防风险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外汇监管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一方面,资本项目更高水平开放,国际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和传染性增强,跨境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更加突出。对此,需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丰富管理手段,防止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更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便利正常市场主体的同时,也使得不法分子非法跨境金融活动变得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对此,需改进微观监管方式,强化非现场能力建设,对非法金融活动实施“精准打击”,实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双重目标。

加强风险研判。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也是外汇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将“风险为本”理念贯穿外汇监管的全过程,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全流程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评估体系,统筹推进风险的动态监测、识别、评估,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完善风险应对预案,更加注重系统重要性机构监测管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市场预期引导,着力防止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风险。

完善原则监管框架下的银行监管。制定银行外汇业务展业指引,压实银行尽职展业责任,切实加强对高风险主体、高风险业务的审核,便利真实合规主体的业务办理。建立银行跨境交易风险报告制度,发挥银行在监测和打击异常跨境交易方面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提升精准打击能力。随着跨境收支规模和主体的增长,传统驻点式、拉网式现场检查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容易干扰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要切实加强非现场能力建设,坚持非现场先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指标模型,实现资金穿透式分析和异常线索的自动推送,及时精准地发现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营造公平透明的监管环境。保持微观监管政策跨周期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期性,着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要支持鼓励正常贸易投资活动,保障交易真实合理,严防虚假交易;保障交易诚信公平,及时识别和杜绝外汇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合法有序,重点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非法活动,保持对非法外汇交易“零容忍”的高压态势。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平衡好创新和监管的关系

新发展理念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理论和实践指南。“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被广泛运用,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不断加速变革,服务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科技和金融“跨界融合”风险也逐渐显现。跨境业务领域,各类支付手段、网络金融交易、虚拟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