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加快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7期

2019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其实质要求,是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强化区域金融协同,促进金融集聚,提升国际影响力。金融部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实质内涵、重要关系,在更高起点、按更高标准、以更大力度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为大湾区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大湾区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全国领先的重要区域,大湾区具备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条件,也肩负着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因此应主动发挥好内外循环接入口的职能,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金融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就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言,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将提升核心城市金融能级,巩固和发展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中国澳门发展现代金融,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贯通内外的枢纽作用;就国内大循环而言,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将加速以金融科技为特征的金融革命,增强金融发展动能,进一步强化金融与实体的适配性。

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客观要求。更协调、高效、开放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大湾区地处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交汇位置,具有链接世界、辐射内陆的独特优势,且具备完备的产业体系、广阔的消费市场,是我国开放性经济的桥头堡。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大湾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推动金融集成创新,丰富金融供给,提升金融质效,为将大湾区打造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向规模经济、创新经济、开放经济的高级形态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主动选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传统金融业务趋于饱和、新兴金融日渐兴盛,全球金融业在空间布局上逐步发展为集聚为主、分散并存、专业化的多中心体系。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主动适应全球金融业空间演化规律的选择,有助于实现从单一城市金融中心向多中心的金融枢纽转变,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业的空间布局,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打造国际金融枢纽方面,大湾区具备一系列组合优势。从城市群构成来看,大湾区覆盖中国香港、广州、深圳、中国澳门等核心城市;从区域经济基础来看,大湾区具备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大湾区同时拥有离岸和在岸金融市场;从金融业态来看,区内传统金融业态与新兴金融业态相生共荣。未来,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应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出发,结合自身优势,着力打造五大“枢纽”。

一是金融科技枢纽。立足科技革命,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探索监管科技,创新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的数字金融,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和竞争力。

二是创新资本枢纽。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金融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支持,探索金融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对不同需求、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差异化支持路径,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三是绿色金融枢纽。立足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深化绿色金融合作,培育碳金融市场,引导绿色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不断提升绿色投融资功能。

四是人民币资产配置枢纽。立足人民币国际化,坚持本币优先原则,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拓宽人民币跨境流通渠道,促进本币/外币、离岸/在岸市场良性互动,吸引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

五是金融制度创新枢纽。立足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规则互认、制度统一,探索金融深度合作,破除阻碍资本流动的障碍,促进金融制度变革。

 

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是厘清金融供给和实体需求的关系。当前大湾区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珠三角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其间,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要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积极扩大内需,提升金融供给与实体需求的适配性,防范金融体内循环、脱实向虚。

二是厘清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关系。大湾区金融业过去凭借改革先行一步的优势,连续多年保持“领跑者”地位;但近年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革命兴起,催生了金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湾区金融业的传统优势有所削弱,亟待培育新优势,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需要拥抱金融科技革命,推动传统金融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同时守正创新,规范发展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私募股权等特色金融,塑造专业优势,提升金融供给体系的创新力。

三是厘清在岸金融与离岸金融的关系。大湾区分属不同的关税区,形成相对区别而又有联系的在岸/离岸金融市场。两个市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货币、金融制度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上,联系主要体现在相互之间已建立起来的不同层次的金融合作、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安排方面。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要将两个金融市场在资金成本、金融机构、金融设施、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变为整体优势,积极推进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破除阻碍资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在岸离岸金融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善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新发展格局。

四是厘清多个金融中心的关系。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包含中国香港、广州、深圳等多个金融中心。其中,中国香港是享誉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广州、深圳的金融综合实力也在快速上升。从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来看,由于金融资源的稀缺性,各金融中心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要进一步推动金融适度集成,协调各中心的竞争、分工与协作关系,通过优势互补、深度整合,优化金融空间布局,打破小循环,汇入大循环,维护国内统一的大市场。

五是厘清金融开放创新与风险的关系。大湾区金融创新活跃,其间存在的金融机构跨境监管套利、跨境金融风险交叉传染、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等金融风险不容小觑。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要统筹金融开放创新与风险防范,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