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数字经济时代的银行业转型之路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0期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数字化转型既是满足社会生活的金融业态需求,也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中国外汇》采访了工商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汪蔚菁、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专家王建、中国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小丽、中信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琳,对话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中国外汇》:当前形势下,银行如何更好地通过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王小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银行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捕捉数字产业、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新业态金融服务机会,打造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必经之路。2021年,中国银行已将“持续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确定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紧跟数字中国建设步伐,主动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新趋势,下沉服务实体经济重心,深度融合上下游供应链、服务链等生产生活场景,建设开放金融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银行将加大行业研究力度,更好融入创新性国家建设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发展,充分运用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发展优势,着力持续支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科技型企业,助力增强企业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制造业强基补链的能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科技企业,为国家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贡献金融力量。

汪蔚菁、王建:要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应重点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中台思维”为基础,敏捷响应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数据、模型的整合,创造性地形成重点领域产品和业务管理流程的组件,通过对组件的快速组合,打造标准化、组件化的研发体系,创新产品可通过参数化配置快速上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客户体验。二是以智慧场景为媒,提高服务能力。运用云技术、API等科技手段,把服务嵌入智慧政务、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司法等智慧场景中,不断提升关键平台的开放能力,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三是以数据驱动为手段,强化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借助数据挖掘、图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信用风险的有效评价、金融产品的准确定价、风险行为的快速识别以及风险趋势的精准预测。

张琳:银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自身服务质效的必然要求。结合中信银行对公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银行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提升数字化认知。银行应该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市场发展需求以及数字化基础发展现状,从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场景分析、人才组织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考量,结合自身发展特色,重塑数字化企业文化理念和数字化发展战略。第二,完善数字化组织。银行应敏锐洞察市场及客户的需求,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明确前中后台部门各自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职责,加大金融科技在银行内部管理的应用,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加快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第三,强化数字化经营。在产品创新、场景搭建、获客留客方面持续发力,根据市场不同需求提供一站式或定制式的综合金融创新服务,搭建开放、智能、“金融+非金融”的数字化场景,建立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协同,搭建全球化、数字化、平台化的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化服务生态圈。

 

《中国外汇》:您所在的银行进行了哪些数字化转型实践?实践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汪蔚菁、王建:工商银行顺应“数字中国”“信用中国”建设趋势,按照“科技驱动、价值创造”的工作思路,围绕数字化经营转型,因时因势而变,启动智慧银行ECOS工程建设,以新科技支撑新生态进而实现智慧银行战略转型为核心理念,持续打造数字产品体系,拓展数字化获客渠道,构建数字化经营管理。

一是建立了开放融合的跨界生态。工商银行通过打造API开放平台和工行云平台两大平台,将支付、融资、理财、投资等金融产品,与教育、医疗、商业、政务等行业相融合,实现跨界服务,共享共赢。其中,API开放平台支持工商银行优势产品服务广泛嵌入各类场景,目前已开放18大类、120余项产品和1900余个应用接口,合作方超万家。

二是实现了无处不在的智能化应用。(1)智慧服务方面,打造智慧获客黏客新模式,推进从传统获客模式,向线上营销、线下引导并重的“线上经营型”获客模式转变,提升批量化获客能力。(2)智慧产品方面,把智能化融入到产品获客、活客、粘客的每个环节。工商银行推出了“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数字化“智慧贸金生态体系”系列产品,推进贸易融资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在实现首批系统直联接入、国际贸易融资关单信息自动核验基础上,成为同业首家实现将外部认证节点加入区块链平台的银行;推进海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建设,作为首批系统对接、跨境汇款业务量同业领先的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在线签约、预约开户、跨境结算融资、收支申报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推出“跨境e电通”全线上电商综合服务体系,聚合账户管理、外汇交易、资金划转、申报合规、授信融资等功能模块,全力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打造“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等数字普惠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小微客户融资需求。(3)智慧风控方面,全面推动银行风险管理由“人控”“机控”向“智控”转变。工商银行通过“工银融安e信”风险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外部欺诈风险防控体系,为全球金融同业及企业客户提供包含基础风险筛查、深度风险挖掘等安全保障服务;构建“展业、评价、合规”三统一平台,强化外汇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智控”管理,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下统筹做好业务发展与合规经营;搭建大数据风控模型,运用数据加技术构建了2000多个风控模型、4000多个风险指标,打造信用风险智慧监控体系,通过场景准入决策模型、风险管理模型,开展客户动态评估、押品实时监控、资金及交易情况动态跟踪,支持“一点触险、全面布控”。(4)智慧运营方面,运用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依托5G、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全流程非接触服务模式,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建立“人机协作,智能高效”的智慧运营新模式。

从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制约因素看:一是业务和技术融合不够深入。对照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客户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商业银行的部分产品、服务需要与科技支撑进一步融合;在产品设计、服务创新对数据驱动、科技手段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深入,使技术实力充分转化为价值创造能力,数据资源真正转化为数据资产。二是尚需打通数据孤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银行间、银企间、银政间的基础数据有待形成有效的共享联通,以有效发挥数据资源的效能,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共享仍存在堵点断点。

王小丽:近年来,中国银行顺势而为,点线面多维度布局数字化转型建设,在个人金融、公司金融、运营、风控等多领域全面展开了数字化转型建设,并基本建成了以手机银行、智能柜台、智能客服为核心,线上线下协同的渠道体系:推出了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和“中银慧投”智能投顾产品;大力推动跨境、教育、运动、银发等场景建设;通过战略场景布局,聚焦行业产业链,深入跟踪研究市场动态;在实践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探索数字化获客、粘客的手段措施。

以公司金融交易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为例。中国银行于2019年2月启动了智能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的建设工作,旨在打造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对公金融综合服务交付门户,着重创新产品交付、服务流程再造、全渠道协同和智能风控。交易银行平台将“业务+科技+数据”三者深度融合,通过大规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