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从商品价格上涨到全面通胀:价格如何传导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1期

2021年以来,在巴西等资源国疫情严峻、制造国限产、发达国家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贸易链条修复等因素的支撑下,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通胀的结构性特征依然显著,上游原材料价格已在加速冲顶阶段,下游消费品价格才初步见底。当前,市场的关注点正从简单的商品价格高点转向通胀的持续度和涨价扩散度等问题。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强势上涨,下游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则相对弱势的背景下,基于产业链上的价格传导是否依然成立?价格传导究竟依循怎样的顺序?以下是笔者的分析。

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全面通胀的传导形式

截至2021年4月,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显著。工业金属中,伦铜价格年初以来上涨33.1%至10313美元/吨,铁矿石价格上涨29.0%至1285元/吨,螺纹钢价格上涨26.5%至5545元/吨,纷纷创历史新高。化工产业链中,年初以来钛白粉价格上涨24.8%至20100元/吨,创201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持续高于5000,年初以来上涨了22.4%。此外,中国木材价格指数目前仅次于2018年年初高点,纸浆期货价格指数年初以来上涨了24.1%。

与此同时,下游消费品价格在近期开始陆续出现涨价信号。地产后周期消费中,家电、家装、家具共同涨价。截至3月,多类家电价格同比上涨高达两位数。家装建材里陶瓷、五金、木材价格指数同比也相继翻正。软体家具龙头企业则纷纷提价5%—10%以对冲影响。一般消费品中,龙头品牌接棒提价。国际市场方面,4月,玛氏箭牌糖果、可口可乐、百威亚太相继宣布提价。国内市场方面,白酒品牌从去年11月纷纷提价,蒙牛与伊利自12月对旗下基础白奶提价3%—5%。服务价格中,旅游消费开始提价,尤其是酒店住宿,均价较2019年上涨19%。在此背景下,4月国内PPI同比攀高至6.8%;但CPI和核心CPI同比仅为0.9%和0.7%,虽然已经见底反弹,但依然较为弱势。

在当前形势下,基于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是否依然成立呢?笔者认为,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通胀之间的关系看,自上而下的产业链价格传导依然成立。

理论上,价格传导分为成本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根据成本推动型理论,价格通过生产链条,以产品成本的形式自上而下传导,即沿着“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链条,PPI变化最终带动CPI变化。而根据需求拉动型理论,下游价格最先受到消费品需求的拉动,消费品需求的变化又进一步带动上游生产资料的需求,并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变化,CPI变化最终带动PPI变化。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由于价格指数编制原因,PPI→CPI并不是跟踪价格传导的最佳指标,PPI→核心CPI的路径则更为合理。PPI反映的是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变化,不包含税费及运费,而CPI统计范围不限于工业产出的消费品,还有农业直接产出的消费品,以及服务业产出的非商品类消费品。蔬菜、水果、畜肉等CPI食品项属于前者,家政服务、修理服务、邮寄快递等CPI服务项属于后者。其中,农产品,尤其是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是导致CPI走势一度明显偏离PPI的关键因素。2015年之后,我国的猪肉价格因为环保治理、非洲猪瘟等供给侧因素异常波动,直接导致PPI→CPI的涨跌出现分歧,但PPI→核心CPI之间的传导则较为稳定。从数据上看,2015—2019年,PPI同比与CPI同比相关系数为-0.03,PPI同比与核心CPI同比相关系数为0.81。

进一步考察2000年以来的国内通胀周期,其基本上是沿着“PPI采掘同比→PPI原材料同比→PPI设备同比→PPI消费品同比→核心CPI同比上涨”的链条。但具体各行业涨价先后顺序和持续性,则依据当时的产能集中度和需求特征、需求抬升程度等情况有所不同。这也是各环节价格能够顺利沿产业链传导的前提。就上游生产资料(包括采掘、原材料、设备)价格而言,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逆周期需求是主要影响因素,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