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科技赋能外汇管理治理体系现代化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3期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外汇科技发展的历程,其先后经历了外汇管理信息化全覆盖、加强系统整合和数据整合、打造“安全外管”和“数字外管”三大阶段,始终紧紧围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不同时期的外汇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外汇管理科技部门将以“科技赋能”和“数据赋能”为动力,继续为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任务贡献力量。

19862009年:从无到有,实现外汇管理信息化全覆盖

1986年,外汇局成立电脑部,启动外债统计监测系统建设,外汇管理业务电子化实现了“零”的突破。1991年,经原国家人事部批准,外汇局增设信息中心等三家事业单位,外汇管理科技部门正式成立。在1994年建成的“中国外汇交易系统”为当年汇率并轨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199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往来和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外汇管理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依靠人工台账登记的外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亟需改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外汇管理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

一是主要外汇业务实现信息化。外汇业务系统基本涵盖了当时主要的业务管理范围,系统用户涉及外汇局、银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主体,实现了业务办理全流程的网络化、电子化和多主体联网操作,极大地减轻了外汇局、金融机构、企业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监管效率;同时,数据实现集中采集后,减少了系统部署的层次,运行管理更加简单,数据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01年,外汇局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步构建了总局、省分局、地(市)中心支局和县支局的星树型分级网络。外联网已经延伸到各商业银行、海关等外部门。2002年,完成与部分商业银行总部的高速联网,以适应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处理的趋势。网络系统的建设发展为加快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部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完成了数据总中心新主机机房的建设、设备购置和安装工作,并投入生产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外汇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运行基础,保障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数据总中心的信息处理能力。数据总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3倍,数据存储能力提高了12倍。

三是电子政务建设起航发展。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汇局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先后建立了网上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2005年起,企业和银行可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查询、数据报送、业务办理等,显著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网上服务的推出,有效地促进了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提高了自身工作效率,为实现外汇管理从现场管理向非现场管理、从过程管理向事后管理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0102017年:夯实基础,推动系统整合、数据整合

这一阶段,外汇管理科技工作的重心是加快推进业务系统开发建设和系统整合,着力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跨境资金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为外汇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系统整合,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水平。2010年以来,外汇管理科技部门不断加大系统整合力度,打破了“一个业务,一个系统”的局面,开展应用门户整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外汇监管信息平台”“外汇业务数据采集平台”“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历史性的重大转折,确保了重点领域外汇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业务创新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应用门户整合的成功实施,为银行、企业和个人等涉汇主体提供了“一门户入网、一站式办事”的便利化渠道,大大简化了涉汇主体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办事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外汇管理与服务水平,得到银行、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是实施数据整合,构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平台。2012年,外汇局搭建外汇管理数据仓库,实现各类外汇业务存量数据和流量数据的共享和整合。2014年,基于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实现了监测分析系统应用、服务贸易外汇监测分析应用以及外汇检查分析应用,为外汇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数据和系统支持,切实提高了对外汇收支形势的监测分析效率,提升了外汇管理监测预警能力,有助于推行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