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有序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4期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及的内容,是下一阶段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整体进程出发,结合典型实例,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在储备功能、支付功能、参与主体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对当前的有利时机,本文建议从国际货币的基本职能入手,选择韩国这类与中国经贸投资合作密切的国家,结合具体交易场景,采取注入流动性等措施,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生态体系的建设,促进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互动。

人民币国际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自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与多个国家建立了货币互换机制,推动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 (SDR) 货币篮子;同时,加快推进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系统在内的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资渠道(如沪深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债券通等),逐步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人民币的支付功能、投融资功能、储备货币功能、计价功能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年末,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三大跨境贸易金融业务货币、第五大外汇即期交易使用货币。

但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国际货币功能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从储备货币功能的角度看,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较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计价资产占比2.25%。该比例明显小于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10.92%),表明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从支付功能的角度看,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占全球之比差别较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20年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2020年,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4.7%和11.5%;但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数据,2020年年末,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仅为1.88%。这与中国的贸易地位并不相称。

二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以韩国市场为例,韩国央行的数据显示,2014年,韩国市场人民币存款一度超过1000亿元,主要是部分金融机构参与的“衍生品交易+跨境存款” 的套利业务。其后,随着在岸和离岸利差的逐渐缩窄,该类业务逐渐不再活跃,韩国人民币资金池走向萎缩。根据《中国银行2020年第三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报告》,至2020年三季度末,韩国市场人民币存款降至111亿元。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韩国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民币拆借市场,在韩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在中国香港地区的拆借或平盘获取人民币,一般不敢错配使用人民币资金,人民币业务受到较多限制。

三是由于离岸人民币的稀缺性,境外机构及企业较少使用,无法成为人民币业务的重要参与者。以韩国为例,尽管韩国与中国经贸投资合作规模庞大,但机构和企业主要使用美元计价结算。根据韩国央行的数据,在韩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有约90%的贸易活动使用美元结算。

四是货币互换协议启用率不高,启用场景有待进一步发掘。以韩国为例,韩国央行是最早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境外中央银行之一,至2020年年末,双边互换额度已经扩展至4000亿元人民币,但启用率却较低。对于一些重要场景,如金融机构将持有的韩国高流动性债券,以回购的形式获取人民币流动性,也还未进行有效开发。即使是在韩金融机构较为缺乏人民币流动性时期,也较少、较难启用货币互换来应对人民币流动性问题。与之形成对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韩国央行则迅速启用了美韩货币互换协议来及时获取美元解决美元流动性问题。

五是人民币衍生产品供应总体不足。以韩国为例,人民币套期保值产品相对较少,主要是即期交易,韩国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主要通过中国香港市场进行。而在中国香港市场,做掉期交易成为韩国金融机构获取人民币的主要渠道之一。虽然韩元兑人民币做市交易体量较大,但也只是表面直接报价,定价依然通过美元交叉汇率套算。

六是因流动性不足,影响了境外金融机构、企业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以韩国为例,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人民币流动性存在担忧,缺乏长期持有的信心;中资金融机构也无法获得足够的人民币流动性来培育市场参与者的忠诚度。不少境外金融机构、境外主权基金在投资中国市场时,首选持外币到中国境内结汇为人民币,也实际上导致了境外中资金融机构去人民币化,相当部分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缺乏优势和主导权。这不利于境外人民币市场潜在参与者信心的树立。

上述在韩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人民币国际化处于重要机遇期

202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凸显;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都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和动力。

一是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指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在支撑。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政局的稳定,人民币在疫情爆发后相对美元显示出的更强韧性,均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

二是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收益率优势明显,资本市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着力点。以10年期国债为例,至5月20日,人民币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明显高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同期限国债收益率。至2020年年末,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计价债券超过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8%。 2021年3月,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宣布,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