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从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6期

继2020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7月15日又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二》),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既有成就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设方案,以更好地推动上海建设成为未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国际金融中心。

纵观500年来的大国崛起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现代化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当下全国金融中心和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业的进一步高水平改革开放以及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水平的提升可谓举足轻重。浦东新区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写照,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就的标志。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在更高层次的实践探索。

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上海浦东新区战略定位

1990年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设想,对将浦东建设成为引领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发展、面向全世界的新区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浦东的开发开放,解决上海和中国的发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改革开放的成果。当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作为浦东新区大开发的先导区之一,铺就了我国金融改革的康庄大道。

进一步来说,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形成了由沿海“一纵”和沿江“一横”的“T”字形空间格局。上海处于“T”字形的中心位置,因而处在了带动全国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基于此,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即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进而带动长江经济带实现跨越式发展。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第二轮改革开放的标志。这是由点到面的渐进式金融改革的鲜活证据,也是中国金融道路迈向快车道的起点。

进入新千年,浦东新区的发展进入到了全面建设与功能提升、完善的阶段。2005年6月,国务院率先批准上海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浦东新区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将以金融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业。此时,上海浦东的总部经济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国内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落户浦东,国内和国际资本不断涌入。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资金的交融,为各金融要素的集聚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了条件,使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核心地带。

到2013年,资本等各类金融要素向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与黄浦江南、北沿岸和世纪大道构成的扇形区集中,并呈扩散趋势。是年,国务院批准在浦东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其设立了系统的总体目标,旨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浦东新区的金融发展也随之进入新阶段。自贸区各目标的实现与金融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也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总目标。此后,上海自由贸易区陆续扩大到了包括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内的浦东各区,浦东新区全域已然成为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区域金融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上海已跃升至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除了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体系、大量跨国公司与本国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海纳百川、锐意创新的海派文化底蕴,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务等因素,都决定了浦东新区在中国金融改革道路上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交汇点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浦东新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13年以来,上海金融业经过8年的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共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月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行动方案》,金融业改革开放也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高水平的金融市场体系应如何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