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构建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7期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手抓促进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一手抓“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的构建和实施。省级外汇管理部门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不仅自身要贯彻落实好总局各项决策部署,更要着重抓好对基层外汇局工作的督导。为提升基层外汇局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履职效能,外汇局江苏省分局探索构建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从绩效视角对基层外汇局履职情况开展审计,深入挖掘影响履职成效的瓶颈问题,以有效督促问题整改,进一步提升外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开展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在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履职领域,探索应用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既是外汇管理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贸易外汇管理高质量履职的内在需要。

一是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全面评价外汇履职成效。开展绩效审计,不仅要考察工作的合规性,还要强调工作绩效,既评价“规定动作”,也考核“自主动作”,在衡量工作“量”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工作的“质”。这一考核方式有助于客观评价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履职工作成效,全面反映基层外汇局各项工作的“长短优劣”,有利于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是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推动外汇管理部门与市场的有效沟通。外汇管理部门要提升外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离不开与市场的有效沟通。审计人员通过向监管服务对象发放问卷、现场座谈等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市场沟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推动基层外汇局进一步转变履职观念,主动与市场沟通,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政策宣讲和服务,帮助市场主体排忧解难、纾困减负。

三是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从评价内容看,上级外汇局对下级外汇局的业绩考核更为关注最后的成果而较少关注工作过程,而绩效审计则从进程控制和质量管理等角度全面衡量基层外汇局的工作质效,查找薄弱环节。从评价频率看,业绩考核每年仅有一次,安排在年底进行;而绩效审计则更为灵活,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从审计形式看,绩效审计形式更为多样,除了全面的绩效审计外,还可以开展专项绩效审计,作为年终业绩考核的有益补充,有助于适时督促基层外汇局查漏补缺、改进工作。

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绩效审计在指标设计上突出履职重点和工作重心,同时紧扣实质性违规,对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的有效性赋予更高的分值,更为注重移交、联合监管、信息调研等工作实效。另外,突出问题导向,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以及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如便利化政策传导是否到位)纳入评价指标,统一扣分标准,督促基层外汇局及时补短板、强弱项。

二是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核查并重。非现场监测是起点,关系到现场核查的质量和成效。为突出非现场监测的基础性,在指标设计上可将非现场监测分值设定比现场核查分值稍高,同时将非现场核查进一步细分为“定期监测预警非现场核查”和“主动筛选异常线索非现场核查”两个指标,以引导基层外汇局结合辖区实际,主动开展非现场监测,提升非现场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为后续提升现场核查成效夯实基础。现场核查的指标设计则应注重核查实效,引导基层外汇局创新核查方式、方法,探索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或工具,提升核查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三是横向位次比较和纵向历史比较相结合。为公平、客观地评估工作成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达到既明确差距也激励进步的目的,在指标设计上可分设同业标准和历史标准两个维度。同业标准突出与其他基层外汇局履职绩效的比较。鉴于各基层外汇局业务量的差距较大,在指标设置上可兼顾绝对指标(如非现场核查数量)与相对指标(如非现场核查数量/定期预警记录条数)的关系,按照“让多劳者不吃亏”的原则,根据两者所赋相对权重确定综合排名,排名越靠前的得分越高。历史标准则注重与自身前一年工作情况的比较,肯定工作的进步和提升程度,激励名次靠后的基层外汇局争先进位。

指标体系的主要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