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金融助力青海融入新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9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新的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省金融业要切实将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发展实效,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青海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区域特色明显 全方位开放格局

逐步形成

首先,青海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具有坚实基础。青海虽是经济小省,却是生态大省、安全重省、资源富省、绿色强省,在国家生态保护、稳疆固藏、民族团结、资源能源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仅柴达木地区,就蕴藏着百余种矿产资源,钾镁锂锶等七种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188万亿元,是我国当之无愧的“聚宝盆”。此外,青海人文积淀深厚,是历史上众多文明的交汇地。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为青海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青海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近年来,青海不断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建筑新材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锂电、新材料、盐湖化工、光伏光热四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全面展开。全省已通过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达13户,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民族团结进步、高原美丽城镇“五个示范省”建设为载体,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飞地经济“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三二”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再次,青海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其一,在外资外贸方面,“十三五”以来,青海全省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进出口比例趋于平衡, 新能源产品、民族文化产品等一批特色产品出口实现了新突破;外资项目也由传统工业领域向太阳能及风能发电项目开发利用、生物医药制品研发等循环经济领域转型升级。其二,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方面,签约“渝桂黔陇新滇青宁陕”九省区市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共同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建成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并投入运营,有序推进西宁综合保税区和西宁、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结束了青海缺少高层次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历史;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成功打造藏毯、特色浆果、中草药三个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等七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其三,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贸易合作伙伴现已遍及78个国家和地区,在中亚、东南亚等地设有19个特色商品国际营销中心和海外仓,建成了13个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开行了11列铁海联运班列和8列中欧班列,进一步推动青海涉外企业借力陆海新通道区位优势,优化内外销比例,提升市场竞争力。

经济发展和金融供给瓶颈有待破解

经过长期积累,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的长足发展,青海省经济实力、生态质量、基础条件显著提升,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不足仍是现实之困,区域差异仍是协调难题,转型缓慢仍是发展瓶颈,创新不足仍是最大制约,社会治理粗放仍是压力所在。

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从经济发展水平看,青海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贸易方式单一、经济总量小、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是客观现实。特别是在偏远牧区和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缺失、信息不畅等因素,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从支柱产业构成看,有色金属、盐化工、石油天然气、水电四大支柱产业占青海省工业产值比重达九成以上,支柱产业单一、初级化现象突出,长期依靠资源加工型为主的高载能产品扩大出口规模,外贸形势受“两高一低”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

二是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青海金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暖企政策,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所获融资支持仍显不足。其一,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青海当地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财务制度不健全、可抵押资产少等问题,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其二,相较于发达地区,本地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难以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其三,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不同部门间的涉企信息存在“孤岛”现象,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力度不足,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和信用状况的判断。其四,在增信机制建设方面,小微企业因自身资信较弱,对增信有着较强需求,但现有的政府增信措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保险、担保等市场化增信方式门槛高、费用贵。此外,在惠企政策传导方面,各级涉企部门在贴息、补偿资金管理上较为分散,审批程序繁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惠企政策的落地效果。

三是金融机构外汇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涉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助力。目前,银行从业人员外汇业务办理经验不足、外汇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是制约本地金融机构外汇金融服务能力的掣肘因素。一方面,一些银行网点虽具备外汇业务资格,但外汇衍生品业务办理权限被上收至省级分行,导致网点人员缺少外汇业务办理经验;另一方面,受青海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企业外汇避险观念缺乏以及外汇业务人员培养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本地金融机构在外汇人才队伍建设上缺少动力,外汇从业人员中专职人员占比低,外汇专业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影响了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精准化、差异化外汇金融服务方案的能力。

金融助力青海融入新发展格局的

未来路径

“十四五”时期是青海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释放金融新动能的重要窗口期。青海金融部门要乘势而上,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立足省情阶段性特征,以“一优两高&rdqu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