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全球通胀往何处去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21期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通胀大落大起。自2020年下半年起,大宗商品价格开始攀升,进入2021年更是一发不可收。人们对通胀的成因议论纷纷,将其归咎于以美元为代表的全球流动性泛滥者有之;将其归咎于产能端未能同步跟随需求端复苏者有之;将其归咎于市场炒作甚至操纵者有之。目前,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居高不下,黑色有色金属仍坚挺,甚至农产品等也有加入涨价行列之势。一些经济体既遭遇通胀之苦,又可能叠加经济寒冬之苦。全球通胀怎么了?何时出现通胀拐点?

主持人

钟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

嘉宾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过去一年多,全球大宗商品似乎都开启了涨价模式;进入到2021年岁末,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涨价潮仍在延续。年初以来,通胀预期导致美债收益率剧烈波动,美国的通胀形势也较为严峻,但美联储尚未采取行动。两位可否介绍一下,全球大宗商品的涨价潮因何而来?其对欧美等国的总体通胀水平,构成了怎样的影响?

管清友:本轮全球大宗商品的涨价潮的根源是供给不足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危机。9月中下旬以来,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气荒、英国油荒、美国货荒,供应链矛盾不断加剧,能源价格持续飙升。其中当然有需求端的原因,不过在全球货币大宽松的背景下,海外需求虽然边际递减,但总体仍比较旺盛。而供给端的矛盾则十分突出: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供给端缓慢修复,加上库存和产能本就处于相对低位,导致运输和贸易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多国碳中和目标政策提速升级,能源转型遭遇青黄不接,加上极端天气频发,严重拖累了绿色能源供应。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叠加,导致全球供应链遭遇严重的供给冲击,供需缺口不断加大。欧美等国的总体通胀水平因此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美国核心通胀指标PCE再创30年新高,欧洲产出价格指数创下2002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通胀风险持续上行,倒逼货币政策调整。

钟正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驱动商品周期的因素可以分为实体属性和金融属性两大层面。2021年以来,金融属性的变化不大,大宗商品超预期的涨势,主要源自实体供需层面。首先是供需失衡。今年以来,一方面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提速,美国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欧美需求快速复苏;而另一方面,由于疫苗分配不均、各国政策力度有别等原因,全球商品需求国复苏快于供给国,从而引发了广为关注的供应链瓶颈问题。其次,今年中美及全球进一步强化能源转型目标,这既衍生出新的需求,也抑制了部分产能的释放;而今年的“冷冬”,也进一步抬升了对能源产品的需求。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与本轮大宗商品涨价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一是关键商品价格水平对市场心态的影响。比如,2015年以后超过70美元/桶的油价会显著抬升市场的通胀预期,而目前油价一度攀升到86美元/桶。二是通胀的持续时间可能延长。目前,美国CPI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破5%,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在供应链瓶颈难解、房租成本抬头、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等背景下,说服力越来越弱,居民和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也在不断升高。

钟伟:中国的通胀形势也不容乐观,其中输入型通胀扮演着重要角色,CPI和PPI的剪刀差比较显著。2022年中国通胀趋势如何?尤其是柴米油盐等基础消费品和CPI的走势会如何演变?人们一直在盼望通胀出现拐点,原先预期也许2021年七八月份可能出现拐点,但迟迟没有出现。两位觉得,全球和中国通胀的拐点,可能分别在何时才能出现?

管清友:短期通胀风险持续上行,仍是“高PPI+低CPI”的组合,延续着非典型通胀。以煤炭为代表的高耗能周期品由于供需失衡,价格涨幅较为突出。考虑到煤炭作为重资本、重投入的资源行业,从增加资本开支到扩张产能需要较长时间,而疫后的过境运输较为复杂,当前库存远跟不上需求,弥合供需缺口还需要时间,结构性供给偏紧问题依旧存在,因此供需失衡会持续较长时间。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PPI有望于明年上半年见顶。但需要关注的是,PPI和CPI剪刀差再创历史新高,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本端压力飙升,让原本生产经营承压的制造业雪上加霜。特别是议价能力有限的中下游小微企业,利润被侵蚀,生产经营状况十分艰难。虽然受猪周期拖累,CPI还在下行,处于历史低位,但分项来看,PPI上涨压力也在逐步向CPI扩散,非食品价格是在上行的,CPI中家用器具同比增速更是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通胀风险值得警惕。

钟正生:目前来看,CPI同比预计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上行,2022年中国CPI面临的通胀压力将大于2021年。一是基数效应。2022年CPI翘尾为0.2%,比2021年高了0.3个百分点。二是食品本身存在涨价风险。猪肉方面,2021年6月生猪养殖开始亏损,养殖户的补栏意愿下降。根据生猪养殖周期推算,今年11月生猪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有所缓解。10月中旬全国猪肉批发价迎来一轮较快反弹,猪肉价格底部可能已经出现。今冬明春蔬菜价格可能出现超季节性上涨。三是工业消费品所面临的涨价传导风险加大。2021年9月,加工工业PPI同比上升8.9%,创1996年有统计以来的新高。若加工工业PPI同比进一步上升,即使终端消费需求不强,生活资料生产企业也可能在成本压力下减产,导致供给收缩,进而进一步推升工业消费品价格。

全球通胀拐点,可能需要到2022年全球生产瓶颈和供应链压力缓和后才会出现。而这又高度取决于新冠肺炎疫情变异与疫苗接种提速之间的“赛跑”。

钟伟:增长、通胀和就业三大因素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时最为关注的。202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趋缓,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在潜在增速的下沿,中美两国增速可能相当接近。同时,明年CPI水平可能比今年只高不低。这是否意味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逐渐面临从滞胀到衰退的威胁?

管清友:短期通胀难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全球能源危机发生后,进一步加大了全球滞胀风险。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