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巧用外汇期权 实现风险中性目标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22期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涉外企业要及时锁定汇率敞口,并灵活适度用好避险工具。与即期、远期及掉期产品不同,外汇期权产品一方面操作门槛相对较高,不易把握;另一方面,因其兼具灵活度高以及可定制化特性,深入掌握期权在外汇套保中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增强汇率避险管理能力,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汇率风险中性目标。

期权产品使用误区

当前,涉外企业在汇率避险内部管理架构设计上实现了突破,但在避险工具使用方面,不少企业仍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从境内企业可采用的外汇避险产品看,主要有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产品。前三类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市场参与度较高,价格也较透明,是企业汇率避险的主要产品。不过,上述三类产品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如产品要素固定、灵活度低等。针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特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汇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不少企业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并寻求在避险产品操作水平方面的提升。

外汇期权,是指合约购买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权费后,所获得的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背景,从汇率走向、行权价格等要素着手,灵活适度应用外汇期权产品,从而实现既锁定了风险,又保留了一定灵活度的目的。2011年4月,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2015年“8·11”汇改之后,期权交易量一度出现快速增长。

不过期权产品相对复杂,要灵活应用并不容易。目前,不少企业对期权的理解仍存有以下两个误区:一是期权属于高风险产品,不适合稳健型企业汇率避险操作风格。不少企业对期权产品的理解往往和“对赌”“巨亏”等词汇关联在一起。这样的印象往往来源于海外市场的经济危机或者交易前台亏损等新闻。部分企业面对期权产品甚至谈虎色变,避而远之。二是把对期权产品的理解等同于对即期市场的理解。企业往往喜欢询问金融机构的市场观点,预判市场走势,然后通过卖出期权收期权费的方式来赌市场汇率不会突破自己的预设行权价。殊不知裸卖期权相当于“压路机前捡硬币”,收益有限但风险无限。企业虽然看上去是做了期权避险,但其实还是在赌即期市场走势,再加上没有及时锁定敞口,反而进一步放大了风险。走出上述两个误区,市场的变化也要求企业认真学习期权的避险功能。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增大,从最初的单边走势到目前的双向波动,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企业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避险需要,简单地单边买入或者卖出期权将不再适用,区间波动型、期限错配型等组合型期权将会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期权产品的学习。

期权产品的合理应用

主动避险型期权

主动避险型期权,顾名思义就是把避险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这一类期权往往以买入期权,支付期权费的方式为主。产品范围上包括单纯的看涨、看跌期权以及期权组合。这类期权主要适用于不希望承担汇率波动,能够完全对冲风险的企业客户。

以某上市航空公司为例。该公司一般在会计科目上以上一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汇率作为基准汇率用于核算下一年度购买飞机的成本。对此,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策略是通过远期购汇锁定50%的敞口。2018—2019年,美元兑人民币涨幅超过4800点,该航空公司财务年报显示其汇兑损益科目亏损超过3000万元。鉴于投资者和股东对于公司利润表的关注,该航空公司迫切希望找到新的汇率避险工具,能够降低汇兑亏损或完全规避市场风险。对这种情况,企业可考虑主动避险型期权,在每年年底做财务预算时,划拨部分财务费用专门用于第二年购买外汇期权。具体操作如下:假设企业的成本汇率为美元兑人民币6.50,企业每年的购汇总量为1亿美元,企业购买1年期执行价为6.50的看涨期权价格为1980pips。在该假设下,锁定全部敞口,成本最多为1980万元。如果年末美元兑人民币即期价格在6.50上方,则企业可用美元兑人民币市场价与执行价进行差额交割,可完全对冲美元的上涨风险;如果年末美元兑人民币即期价格在6.50下方,则企业可选择不行权,以实时市场价格购汇(见图1)。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发生,企业会计账目上汇兑损益科目均为零,而期权费可记为公司财务费用。该汇率避险方式相当于企业每年年初通过支出固定的财务费用,给自身汇率敞口购买了一笔“保险&rd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