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风险应对之策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22期

近两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肆虐及逐步好转,全球政治、经济、商业贸易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与世界各地物流、资金流以及各国供应链体系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则遭受了来自各方面、各环节的压力。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均已看到疫情之后经济恢复的曙光,未来国际贸易也将逐步回归常态。在此历史节点上,有必要分析与展望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风险与挑战,以早做好应对。

未雨绸缪  防范宏观风险

应对全球流动性收紧和美元加息

今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及失业率的降低最终使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速度(Taper),Taper从2021年11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之后开始正式实行。之后,美国将用8个月的时间,大致在2022年年中或稍后完成Taper。

此次疫情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已将近一倍,高达8.4万亿美元。这也是包括贸易融资在内的国际市场资金成本极端走低的根本原因。通过Taper退出量化宽松后,美元利率将逐步升高。自2022年起美元大概率将进入加息通道。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元进入加息通道通常会给相关货币的汇率、流动性,以及新兴市场带来较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动荡。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及开展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业务的客户需留意由此产生的风险和挑战。

现阶段,我国进出口企业一般在贸易融资中使用较多的是美元融资。随着未来美元加息,融资成本将逐步上升,企业生产或相关贸易行为就需要消化这一额外增加的成本。但由于我国出口制造商或贸易商的利润本就微薄,美元资金成本的提高无疑将加大相关贸易融资企业的盈利难度。

另外,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也可能给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对需要进行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的客户管理好汇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美联储的缩表开始以后,客观上会造成美元流动性的逐步回调,因而美元的流动性大概率将不会如当下这般充足。未来不管是从事贸易融资的商业银行,还是使用较多外币融资授信的进出口企业,都需要提前做好流动性安排,以防范后续由于美元流动性整体收紧而带来续贷、展期或还款风险。

适应我国出口总量向均值回归

自2020年以来,出口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表现超过投资和消费。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出口量占全球份额近12%,高于历史均值。

这一出口成绩的取得有其特殊原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使得欧美及东南亚国家的生产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而我国则由于疫情较早得到控制,稳定了国内的供应体系,进而吸引了大量国际订单。今年以来,虽然全球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恢复,但东南亚等国的疫情反复,则再次给我国带来了不少替代性订单。因而,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出口始终表现强劲。但长期来看,随着疫苗接种和新冠治疗药物的不断推出,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减弱,我国的出口量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回落。

此外,疫情中我国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这与不少国家平抑贸易逆差的初衷相悖。疫情恢复后,这些国家有可能一方面更加强其自身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其供应链的多样性和可替代性。这些因素也将会给我国未来的出口增长带来压力,我国的出口有较大可能会向历史均值回归。

由于出口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特别是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出口基础业务的下降必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量及出口贸易融资量造成冲击。对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当前对优质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阶段性的出口景气不可能长期持续,因此需对出口贸易融资客户做更谨慎的分析判断,不可盲目乐观。要提醒外贸企业及早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客户转移、订单下降及产能过剩等局面。商业银行应与企业一道紧盯国际进出口形势的变化,早做针对性安排,未雨绸缪,防范因订单下降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及银行授信风险。

顺势而为  应对中观风险

把握碳中和下的行业结构调整机遇

虽然未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整体有可能向均值回归,但并非所有行业都会一致下滑,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表现。国际贸易的行业结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有不同的调整,其中一些行业甚至可能会有重大调整。银行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及贸易融资业务等,必须注意到未来行业的结构性改变。

最大的行业调整或将源自碳中和引发的经济结构变化。近两年来的欧洲洪灾、美国高温以及澳洲森林火灾等天气异常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对于碳排放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今后必将严控碳排放并力争早日实现碳中和。这一点也会反映在国际贸易及贸易金融的业务当中。

碳中和的实施将给部分行业带来长期利好,包括光伏产业链、风电产业链、锂电产业链、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新能源车行业以及环保行业等。但碳中和也会对部分行业带来长期重大影响,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钢铁等。另外,与碳中和密切相关的如原油、矿石及其他大宗商品等,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应该意识到,行业调整并非一蹴而就,中间会有反复,甚至可能引起能源供应短缺。因此,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业务在碳中和的长期过程中也将面对更多的波动与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时,需充分重视碳中和、碳达峰的中长期影响,有的放矢、及时行动,做好对相关行业的分析和应对安排,大力支持“双碳”进程。对有利于“双碳”的行业以及将在减碳过程中受益的行业,要加大授信支持;而对高能耗等有悖碳中和政策的行业,则应加强防范,控制风险,及时退出。

<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