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商业银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管理的思考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期

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既是商业银行执行国家外汇管理政策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国际收支申报的及时、准确、完整,对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整体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跨境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及跨境证券投资创新业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提升对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强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内控管理,完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操作流程,优化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管理系统,扎实履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义务,做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准确理解、严格落实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政策要求

对监管部门来说,无论是宏观审慎方面的总量规模监控,还是微观监管方面的可疑数据筛查,都离不开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数据,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数据对于外汇监测分析和事后监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数据对外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等对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的申报主体、申报范围、申报时限、申报单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将相关要求落实到银行的具体展业中。

面对金融产品、渠道的快速更新迭代,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渠道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评估产品、渠道是否可能涉及跨境收支、用于服务境内非居民主体等情况。对于涉及境内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业务,应充分考虑客户及其交易对手身份的可识别性与交易数据的可采集性。尤其是对于境内人民币业务,应判断是否涉及境内机构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的货物贸易核查、代发薪资、资本项目或同一法人银行内交易,以避免相关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数据的漏报、迟报。对于已采集的应申报数据,应根据涉及的产品、渠道等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申报管理措施,确保业务和申报的有效衔接以及数据报送的及时、准确、完整。

充分宣传、利用外汇便利化政策,便利客户国际收支申报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明确要求,中国居民和在中国境内发生经济交易的非中国居民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申报国际收支信息。中国居民通过境内金融机构与非中国居民进行交易的,应当通过该金融机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交易内容。

商业银行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知识和意义,使得申报主体和社会公众了解申报义务,提高申报意识,力争让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成为企业和公民个人的自觉行动。面对信息时代的新形势、新挑战,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等政策便利,积极开发线上申报渠道,便利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在办理跨境业务时直接进行申报(包括提交组织机构基本情况表建立申请和办理跨境收支申报等),便利客户申报操作,减少纸质单据填报,降低客户“脚底成本”,提高申报效率。

建立与完善银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内控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要建立一套内容完备、行之有效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内控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具体业务申报的事前审核、事中报送、事后核查操作流程以及申报岗位管理、检查审计、奖惩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对于事前需单笔审核的跨境业务,相关申报流程应要求将国际收支申报要素纳入合规审查,通过与交易背景单证的对比审查,核对客户填报的涉外收支申报单据要素的准确性。对于已经完成交易的跨境业务,应通过系统控制(如通过设置自动报送)及人工定时报送等方式确保数据按照监管对于报送时限的要求及时上报,包括基础信息在次工作日的12:00以前报送,申报信息在客户申报完成后的次工作日完成报送等。数据报送完成后,应制定相应的数据事后核查机制,通过每日登陆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管平台国际收支核查模块及商业银行内部统计申报数据系统进行数据非现场核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现场检查方式对数据进行核查,对于发现的疑问或者错误数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