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人均收入增长与货币汇率走势: 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期

经济基本面是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基础,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为货币汇率提供了基本支撑。那么,经济增长下的人均收入增长与货币汇率走势呈现怎样的关系呢?笔者在分析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六个国家的历史数据后发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万美元升至2万美元期间,多数经济体的本币汇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部分经济体的货币升值幅度超过40%。对此,笔者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经济增长基础稳固、有利的外贸和投资形势、金融市场开放、政府对本币汇率的态度等因素,可能会促使本币升值。

日、韩、新、德、澳、加六国人均收入增长与本币汇率的历史情况

经济增长为本币升值提供了基本条件。多数经济体出现持续经济增长并进入高收入行列是二战之后的现象。而从汇率的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进入浮动汇率体系,因此笔者研究人均收入与汇率走势主要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基本情况。通过将部分发达国家以及在一段时期内顺利实现持续增长的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的人均GDP与本币汇率水平绘成图形,可以发现,在一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和进入高收入行列之后,人均收入与汇率的关系是不确定的;而伴随着人均GDP在1万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持续提高,本币汇率(兑美元)有走强的趋势。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六国中,当其人均GDP在1万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持续提高的阶段,除加拿大的货币汇率基本稳定之外,其他几个样本国家的货币汇率都出现了幅度较大的上升,其中德国和日本的货币汇率升值幅度超过40%(见附表)。

Snipaste_2022-01-17_15-51-24.jpg

人均收入增长与货币汇率走势的关系成因分析

通过对比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均GDP与本币汇率走势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各国人均GDP在1万至2万美元之间时,本币汇率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见图1)。那么,其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解释。

Snipaste_2022-01-17_15-52-10.jpg

Snipaste_2022-01-17_15-52-16.jpg

图1 部分国家人均收入与本币汇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

 

其一,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巴萨效应认为,高速增长的开放型经济体的本币实际汇率会逐渐上行。巴萨效应的本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问题所致,其逻辑为: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较快,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较慢;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会带动本部门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由于劳动力在两个部门自由流动,所以也会引起不可贸易部门工资水平上升。由于可贸易产品一价定律成立,所以其价格也是固定不变的;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升会导致不可贸易产品价格水平的提高,进而引起经济整体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货币实际汇率升高。另外,在人均收入提高的过程中,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花费在服务品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进一步强化了上述巴萨效应的作用机制,推动本币实际汇率升高。

其二,一国转向内生经济增长。从理论上看,经济增长分为几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通过调动要素的积极性、对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就能实现;但由于要素边际收益递减,在要素推动的经济增长空间耗尽之后,就要依靠技术进步来为经济增长添加动力。另外,创新、技术进步并不是无条件的,要有合适的环境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要有较为友好的制度基础。因此,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良好的制度框架。而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并持续增加时,意味着这个经济体已经逐步跨越了依靠要素积累实现增长的阶段,逐渐走向依靠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轨道上。在此过程中,制度框架也慢慢转型,对经济增长更为友好。因此,对于本币汇率来说,背后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汇率走强可能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此外,对于一个走上内生增长道路的经济体来说,其创新能力较强,本币升值不一定是经济增长的阻力,反而可能是动力。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德国马克持续升值,但马克升值反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速了创新,并改善了德国出口产业的竞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