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保函业务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2期

在国际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和技术变量不断叠加演进的商业生态中,银行保函业务呈现新的特征,亟待开拓新的应用,积蓄转型力量,孕育新的方向。2021年保函业务索赔和纠纷明显增加,国际规则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2022年,随着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保函业务进一步融入全球规则,拓展与迭代交织,风险与机遇并存。

2021年保函业务升级迭代

2021年,银行保函业务在国际领域的两件大事,一是《见索即付保函国际标准实务》(ISDGP)正式发布实施,二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保函报文格式升级。在国内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则是独立保函的广泛应用与电子保函的创新探索相互交织,共同改造和推动国内保函的升级迭代。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保函业务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也在局部时有暴发,疫情对商业交易履行和保函业务产生全面深远影响,重塑保函发展质态,引发新的保函纠纷,呈现新的特征。一是对外非融资性保函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跨国经济交往尤其是承包工程持续开展,对保函的需求并没有受到明显冲击,但是未来趋势并不明朗,需持续关注;二是保函索赔增多,纠纷争议明显增多。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境外工程或基础交易履行延迟普遍发生,保函展期及索赔纠纷在2021年大幅增加。无法预料的基础交易履约延迟容易转化为保函纠纷,“见索即付”的保函机制设计与过于简洁的索赔条款设计成为保函纠纷的导火索,需要引起业界的反思。疫情防控常态化模式下,企业和银行需要更为审慎面对保函的内在机制和条款设计,审慎应对基础交易调整之后的保函处置问题。

ISDGP发布实施

2021年4月,国际商会(ICC)发布《见索即付保函国际标准实务》(ISDGP),这是独立保函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该标准实务是对适用URDG758的见索即付保函的全球良好实务的总结,条款涵盖见索即付保函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ISDGP的适用范围、定义、保函起草、保函开立、索赔、或延或付的索赔、不相符索赔及不符点的放弃和通知、保函的减额和有效期、款项让渡等17个部分,总计215条。

在规则起草过程中,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组织国内商业银行开展多轮研讨,推荐两名专家参与规则起草和咨询,充分反映了中国作为全球保函开立大国的利益诉求,在参与全球金融规则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则发布后,ICC China及时引进翻译,广泛组织学习,指导改进保函实务,ISDGP对国内银行和企业改进保函管理、控制保函风险、提升全球影响的作用日益显现。

SWIFT保函报文格式升级

2021年11月,SWIFT保函报文格式升级,实现报文格式化转换,对全球银行和企业带来深刻影响。此次报文升级历时四年,ICC China先后在2018年和2021年的贸易金融年会上组织专题研讨,推动银行和企业共同应对报文升级带来的冲击。升级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系统改造、流程调整、申请书调整等筹备工作,形成了三种主流的应对模式。一是能拆则拆模式,充分贯彻SWIFT组织的格式转换意图,把自由格式文本拆解为70个格式条款;二是必要拆分模式,升级后尽量保持原保函报文格式,以适应实务需求;三是灵活拆分模式,报文拆分介于前两种模式之间,保函报文尽可能拆解,但对一些受益人有格式化要求的报文,根据受益人要求尽量保持原样。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主流银行支持,但是从报文升级后的实际应用来看,当前阶段全球商业银行更多选择第二种必要拆分模式。实务应用与SWIFT组织开展保函报文格式化升级的初衷有偏差,需要留待银行和企业在未来的保函实务中观察探讨。

国内保函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

在国内担保领域,保函独立属性的确认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驱动保函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驱动力,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国家举措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保函数字化应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提出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从此拉开了政府推动保函代替保证金的序幕,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电子保函代替保证金应用。202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21〕24号)提出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兼容互认,企业在任意试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注册后,即可在全部试点城市及其区县参与投标,做到只需注册一次,只用一套CA证书。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加快实施合同签订和变更网上办理,推动电子招投标平台与国库支付系统信息共享,实现工程款支付网上查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数据共享是大势所趋,电子保函应用推广条件日益成熟。

基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银行、企业、科技公司深度参与保函数字化创新,成为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领域最具市场影响的突破口。2021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工程保函示范文本》,11月海关总署整合多项税款担保发布《海关税款担保保函》,在保函文本格式化标准化领域迈出坚实步伐。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商业银行积极开发电子保函平台与各级政府平台对接,率先实现了保函线上化转型。工商银行推出的“e企保”区块链电子保函平台及其“企保通”子品牌先后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发布,“e企保”搭建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线上互联平台,具备电子保函开立、电子保函线上发送、电子保函区块链通知、电子保函验真、电子保函修改、电子保函解密还原、电子保函注销和电子保函查询管理八大核心功能,实现了平台上银行保函自动处理、实时接收和便捷管理的线上服务新模式,目前已对接50余家政府和企业平台。2021年,电子保函已经从研究探讨转入普遍的行业实践,拉开了国内保函数字化转型的大幕。

2022年保函业务需把握机遇

国际规则与数字技术是保函业务的运营根基,过去几年累积的变化必将影响保函业务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2022年银行保函业务发展尚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