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非居民账户洗钱风险成因及对策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4期

非居民账户是境内银行为境外企业或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而开立的账户,包括离岸账户(OSA账户)、非居民账户(NRA账户)和自由贸易账户(FTN账户)。银行通过上述三类非居民账户为境外机构和个人提供结算、担保、结售汇、融资等离岸金融服务(本文仅分析境外机构的非居民账户),不仅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完善,也拓展了银行业务范围。但由于非居民账户存在客户与帐户分离的特性以及获取客户信息的局限性,其可能成为犯罪分子隐藏身份、清洗转移隐蔽犯罪所得、切断资金链的工具。对于银行而言,亟待研究非居民账户及其交易中潜伏的洗钱风险及成因,并在监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合规管理实践,“风险为本”地探索有效控制风险的对策。

非居民账户洗钱风险成因分析

非居民账户被犯罪分子滥用的案例屡见不鲜,涉及地下钱庄、逃汇、偷逃税等。其中,偷逃税中的滥用形式常见于利用非居民实体虚构贸易背景连同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利用境外空壳公司跨境转移利润;境外“白手套”实体也可能利用非居民账户为被制裁实体提供贸易结算便利。

在众多非居民账户中,离岸金融中心尤其是避税港型离岸中心注册实体申请开立的账户被滥用情况相较其他地区更为突出。非居民账户容易被滥用的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和产品特点两方面分析。

在地理位置方面,首先非居民账户允许持有账户实体的注册地与运作账户、提交交易申请所在地分离,犯罪分子可以在B、C、D国或地区登记成立境外实体,在A国申请为其开立非居民账户并进行账户操作;其次,离岸中心企业注册成本低廉、手续简便、税项少、税率低等优势在吸引合法投资者的同时也引得犯罪分子趋之若鹜;最后,跨国或跨地区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保密制度掩饰了实际控制人身份,致使关联交易或被制裁实体交易更难被发现。

在产品特点方面,首先非居民账户资金一般被认为是境外资金,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我国非居民账户资金与境外或其他非居民账户资金划转一般无需审核更多资料,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黑钱”汇划,常见于地下钱庄洗钱犯罪;其次,在通过虚构贸易达到其犯罪目的案件中,境外空壳公司常常充当虚构交易结构中境外交易对手的角色,犯罪分子为这些境外空壳公司开立非居民账户,便于在境内操作,隐藏与空壳公司关联关系,表面满足监管及银行合规要求。

犯罪分子利用非居民账户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不仅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加重了银行等反洗钱义务机构的反洗钱管理难度,增加了银行因没有“风险为本”地制定、执行、检查非居民账户及其交易的内部控制措施而被处罚或遭遇声誉危机的风险,银行应就上述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非居民账户银行反洗钱管理难点

近年来,各大银行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反洗钱管理机制,从管理层承诺、风险识别、内部控制、检查审计以及培训五大方面构建完整有效的反洗钱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但银行在非居民账户反洗钱管理方面至今存在以下三个难点:境外机构有效识别难、交易尽职调查难、可疑交易识别难。这些难点导致部分银行采取“去风险化”措施,不得不面临客户和业务机会流失;另一部分银行坚持“风险为本”地开展风险管理,但在客户、交易尽职调查以及持续监控上面临重重困难。

客户尽职调查难。银行客户尽职调查遵循的监管要求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的《银行跨境业务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指引(试行)》(银发〔2021〕16号)。有效的客户尽职调查对交易尽职调查和事后交易分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效或有限的客户尽职调查可能导致交易尽职调查阶段无法判断交易是否符合客户身份,从而无法准确判断交易是否可疑或境外机构是否属于空壳公司等,难以有效降低银行的洗钱风险。相比境内企业信息获取可以通过官方和第三方平台(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