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畅通对外投资“双行道”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0期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不仅是第一大贸易国和吸收利用外资大国,也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流量和存量位居世界前列。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给对外投资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在坚持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必要畅通对外投资回流机制,促进“走出去”与“走回来”更好融合,加快构建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外投资既要走得顺,又要能归来

按照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保持这一增长势头有一定难度。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稳中有降,与全球跨国投资增长相比有所逊色。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1136亿美元,增长3.2%;折合人民币的金额为7332亿元,比2021年下降3.5%。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22年1月的《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达到1.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且已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2017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企业对外投资行为,明确了什么项目该“走出去”、什么项目不该“走出去”的问题。2017年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对外投资的“负面清单+鼓励发展”模式。尽管在短时间内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所回落,但经过进一步规范,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

随着我国“走出去”稳步推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不断提升。根据《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0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5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8.13万亿美元)和荷兰(3.8万亿美元),列第三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的6.6%。应当指出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是一个动态概念,不仅受增量影响,也与减量有关。从后者来看,对外投资的“只去不回”问题值得重视。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际政治经济风险、投资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使对外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前些年“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和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受多重因素影响无法取得预期收益;一些国内企业因投资所在国未能兑现招商引资承诺,且存在多种隐性成本,海外投资遭遇风险。加上全球投资保护主义升温,主要发达国家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和限制,对我国对外投资项目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设置高准入门槛,存量投资项目也受到干扰和不合理待遇,影响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意愿和信心。

从战略安全层面,一些关键性产业“走出去”不利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还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的国际市场空间形成一定的挤压。部分产业转移会给我国带来就业机会减少、营销渠道中断等问题。近几年,全球产业布局加速调整,主要发达国家逐步收缩海外投资项目,新一轮国际产业布局出现了“去中国化”的现象。美国政府主张制造业回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部分海外投资项目回流美国。日本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实行“中国+1”策略,鼓励在华日资企业转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对此,我国要抓住供应链体系的关键链条、关键环节,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RCEP区域内采用累积区域价值方法作为原产地证书的发放标准,区域内国家的产业关联将更加密切,对区域外企业的投资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