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主要货币国际债发展启示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3期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联系紧密,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开放的稳步推进,为人民币投融资和储备货币功能的深化打下坚实基础。鉴于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国际债发行及交易是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功能的重要体现,亦是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拟梳理和总结美元、日元两大主要货币国际债的发展历史与经验,为人民币国际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国际债的定义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国际债是指发行人在所居住国家或地区之外的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只要发行人居住地、发行注册地、法律管辖地点及上市地点等四个条件有一项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就可称为国际债。反之,四个条件都符合条件,则属于国内债。据此,有三种可能的国际债发行:一是一国发行人在境外发债,二是另一国发行人在境内发债,三是另一国发行人在境外发债。至于发行地点、投资者所在地,则不是定义国际债的基本要件。

参考上述定义,欧洲美元债、欧洲日元债是国际债,境外发债人在美国发行的以美元标价的扬基债、在日本发行的以日元标价的武士债,也属国际债。对于人民币,境外发债人在境内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标价的熊猫债、境内及境外发债人在中国香港发行的以人民币标价的点心债,可归于人民币国际债范畴。

从发行规模看,当今主要国际货币中,美元及欧元国际债市场较为发达,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两种货币国际债发行余额均超过10万亿美元。不过,欧元国际债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欧元区各国已占全部发行量六成以上,而美元国际债则为全球主要融资工具,离岸发行占比接近九成。与美元类似的是日元,尽管发行规模已萎缩,但在日本以外发行的欧洲日元债却占日元国际债的超八成。鉴于此,研究美元、日元国际债的发展历程,对于人民币国际债更具参考价值。

美元、日元国际债发展历程及现状

美元、日元的国际债是其国内债的延伸及发展,随着两种货币在国际上接受及使用程度的提升而自然形成。在发展顺序上,先有国内债,后有国际债;先有境内的国际债,再有离岸的国际债。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都会发挥作用,影响境内国际债及离岸国际债的发展轨迹。

美元国际债

扬基债。扬基债是外国机构在美国国内市场发行的、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的债券,其遵守美国证券法并在美国注册,执行与美国发债人相同的会计与披露准则。尽管早在1900年就有外国机构在美国发行了首笔以美元计价的扬基债,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国际债发行中心都是伦敦,并以英镑计价。到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受困于金本位制而限制境外机构在伦敦发债,全球国际债市场才转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加上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境外主权机构及企业纷纷在美国发债融资,扬基债得以迎来快速发展,1946年至1963年扬基债累计发行140亿美元,纽约成为扬基债的发行中心。

欧洲美元债。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扬基债的大量发行,美元持续流出,美国国际收支失去平衡。1963年起,美国改变了对境外发行人在美国发行美元债的政策支持,肯尼迪政府先后通过引入利息平衡税,实施自愿限制对外信贷计划以及Q条例等方式,大幅提高了境外机构在美国的融资成本,扬基债发行量急跌以至于市场冻结。与此同时,随着东欧及中东产油国美元在伦敦的不断沉淀,欧洲发债人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在1963年发行了首只欧洲美元债,之后欧洲美元债迅速发展,开启了离岸美元债券市场的又一个新时代。尽管美国在1974年取消了利息平衡税,其后又取消了自愿限制对外信贷计划,吸引了境外发债人特别是一些主权机构重新转回美国债券市场,但扬基债发行在1977年短暂再创年度发行29宗的高峰后,发行规模随后出现滑坡,1980年只发行8宗。反观欧洲美元债市场,充足的美元流动性、较低的发行门槛(无须在证监机构注册,也没有复杂的持续披露要求)以及选择众多的上市方式,使伦敦继续担当美国以外的主流美元融资中心。

美国外国债。1990年,为促进境内国际债发行,美国对注册环节及预提税进行改革,并引入无须注册的“安全岛”发行计划——144A规则/S条款。144A规则发行主要吸引境外发行人在美国通过私人配售发行美元债(私募发行),也被一些人称为美国外国债。而S条款则允许合资格美国机构投资离岸美元债。不少发行人同时引入144A规则/S条款,增加债券发行的吸引力,受到市场广泛欢迎。

日元国际债

武士债。与扬基债类似,武士债是外国发行者在日本国内发行的以日元计价的债券。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成长,伴随经常项目收入的增加,日本外汇储备规模不断膨胀,对日元汇率产生升值压力。为了舒缓这种压力,日本政府开放资本市场,1970年亚洲开发银行首次在日本发行武士债。不过,日本政府对境外发行人在日本发行日元债采取严格管理措施,武士债也只是零星发行,以主权债或国际机构债为主。1986年中国银行亦在日本发行了首只武士债。

欧洲日元债。1977年欧洲发债人首次发行了离岸日元债,启动欧洲日元债市场,但早期日本政府只接受境外主权债,欧洲日元债发行规模很小。1984年日本政府根据《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推动日元国际化,大力拓展欧洲日元市场,降低离岸发债门槛,允许商业机构发债,开放外资机构承销欧洲日元债,取消利息预提税等。1985年欧洲日元债发行量超过武士债,并占据欧洲债券市场较大比重,成就欧洲日元债发展的黄金时代。

其他国际债。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1985年日本市场出现首只以外币计价的幕府将军债,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发行,当年共发行8只,规模达8.8亿美元,其后逐年减少。在这之后,日本又结合欧洲日元债及武士债特点,允许发行同时可在日本及境外销售的债券——大名债,首只大名债由世界银行于1987年发行,1989年发行顶峰时共发行了9只,规模3.1亿美元,但在其余年份发行量也并不稳定。

美元、日元国际债发行现状

美元国际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从规模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元国际债发行余额在全球国际债市场中的占比超过一半。2000年欧元推出后,欧元区各国统一发行欧元计价的国际债,美元国际债发行一度被欧元国际债超过。近十年来,美元国际债发行增加,再次回到市场主导地位,2022年一季度美元国际债发行余额13.1万亿美元,占全球国际债余额的47.3%,超过欧元国际债的10.6万亿美元(占比为38.3%)。从结构看,在美元国际债市场中,以扬基债为代表的境内市场规模要小于以欧洲美元债为代表的离岸市场规模。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境内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债发行余额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美元国际债(含美国)的11%,由此可以推算美国以外的离岸美元国际债发行余额为11.6万亿美元,为美国境内美元国际债的7.7倍。

日元国际债辉煌不再。从规模看,日元国际债在20世纪80年代增长较快,到了90年代,日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债发行币种,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