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新时代的外汇市场韧性彰显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4期

外汇是经济的晴雨表。面对今年以来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这正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具体体现。

外汇市场的韧性表现为外汇市场自我调节、自主平衡的内在稳定性——面对超预期的外部环境变化,我国的外汇市场经受住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熨平金融周期高频波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的基本平衡。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一直保持在6.7附近双向波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年初小幅升值1.6%;6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保持均衡,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713亿美元,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经得起国际主要货币横向比较的检验。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大幅度走强,主要非美元货币普遍下跌,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稳健。截至6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5.2%,显著低于欧元(8.3%)、日元(15.5%)、英镑(10.2%);同时也显著低于韩元、泰铢等多数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先贬后升的双向波动,但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健的特征没有改变。

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经得起短期跨境证券投资调整的考验。今年2—5月,我国证券投资项下代客涉外收付累计净流出118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366亿美元。流出压力主要来自债券市场,2—5月境外投资者减持人民币债券4100亿元人民币,减持的主要是注重中短期收益类的投资资金,境外央行类和追踪国际指数类的投资资金则相对稳定。这是对我国外汇市场韧性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我国防范跨市场风险能力建设的一次体检。总体来看,这次调整对我国外汇市场影响十分有限。5月份,北上资金再次净流入表明调整后的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韧性为对冲短期资本流动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今年2—5月,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两项与实体经济密切程度最高的渠道合计净流入1887亿美元,对冲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出后仍有278亿美元顺差。这是我国外汇市场韧性的基本盘。

我国外汇市场的韧性来自三个核心支撑因素。2017年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以来,我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首先,这得益于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平衡、日渐成熟的总量优势和结构特征。201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长期处于合理均衡区间,为外汇市场韧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不断提升,为外汇市场韧性提供了重要保证。其次,这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成果和制度优势。十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建设蹄急步稳,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外汇市场深度广度持续拓展,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与市场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推动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和汇率风险中性意识的提升,外汇市场供求平衡和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双向波动的内生稳定性初具雏形。第三,这得益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超大规模市场的韧劲和定力。经济兴,则外汇兴;经济强,则外汇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供应链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