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互联互通机制助力香港金融业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5期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历经多次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始终在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中保持前列水平。2022年3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发布,在全球119个金融中心的综合排名中,香港位列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香港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完善,更是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水,助力香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以及功能最全面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互联互通持续扩容

沪港通拉开互联互通序幕

2014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宣布,将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沪港两地的股票市场实现互联互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在沪港通安排下,内地机构投资者及合格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直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同时,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直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沪港通初期以试点模式进行,并根据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实施跨境投资额度管理。其中,港股通累计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总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沪股通累计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总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

沪港通开通以来,两地市场交易一直保持有效顺畅运作,为两地市场引来资金活水。在沪港通启动首年(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沪港通累计交易总额为2.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在全年230个交易日中的总交易额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累计使用总额度为1207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在全年225个交易日中的总交易额约为0.6万亿元人民币,累计使用总额度为922亿元人民币。

沪港通经验为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一是投资者无需改变交易习惯。针对香港、内地在资本市场法规及交易规则上的差异,沪港通依托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允许投资者在各自熟悉的法律区域和证券交易所开展跨境投资,使两地投资者可以在不改变交易习惯的前提下,直接跨境参与对方市场的交易。内地投资者可像交易A股一样交易港股,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可像交易港股一样交易A股,既无需到对方市场设立证券账户,也不会受到额外的交易限制或承担额外收费。

二是资金实现闭环流动。资金闭环流动是沪港通在设计上的一大突破。在沪股通下,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可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资金兑换后通过沪股通买入A股,后续一旦卖出,卖出资金便在本地清算系统中沿原路返回,而不能继续留存在内地市场;在港股通下,内地投资者买入港股时支付人民币,再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将人民币在香港兑换成港币,最后交付给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进行结算,内地投资者在卖出港股时,资金将以人民币原路返回,而不会以其他资产形式留存在香港。通过上述机制设计,确保了两个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是在一个单向、闭环的交易及结算机制中运行,最大程度地防范了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此外,沪港通采取净额结算制度,有效防范了资金大进大出风险。

三是通过额度管理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沪港通的额度是针对买入而非卖出,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卖出股票,不受额度限制。在运行过程中,沪港通额度安排能够有效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监管部门可根据额度实际使用情况、市场交易数据等信息及时了解沪港通的市场运行动态,观察是否出现大规模投机性交易活动。并且,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额度信息的公布高度透明,便于其及时掌握当日额度的使用情况以及投资者买入股票前十名等信息。经过两年顺利运行,沪港通双向投资总额度已于2016年8月取消,每日额度则显著扩大:北向每日额度由130亿元人民币扩大至520亿元人民币,南向每日额度由105亿元人民币扩大至420亿元人民币。

在沪港通成功推出的基础上,近年来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和扩容。2015年7月1日,内地与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