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周年观察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20期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于2021年9月正式推出。试点一年来,“跨境理财通”业务稳步增长,拓宽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促进了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的经济发展和旺盛的金融需求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财富管理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跨境理财通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跨境理财通”业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和港澳符合资格居民可通过各自的银行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跨境理财通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在港澳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北向通指港澳地区居民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南向通和北向通除可购买的理财产品类别有所区分外,在投资资格认定的标准要求上也有差别(见附表)。

Snipaste_2022-10-26_09-29-41.png

从微观层面,理财通开辟了一条便捷的新渠道,首次允许个人投资者直接跨境开设和操作投资账户,更自主地选择理财产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便利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投资标的,满足其对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

从宏观层面,理财通为粤港澳三地金融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促进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一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联通,是内地与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推进的缩影;二是加强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下称“香港”)金融合作,进一步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的清算中心、产品中心和资金中心的地位,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三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发展功能和定位,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四是吸引更多国际金融要素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现状及数据分析

从数据来看,“跨境理财通”业务实现平稳运行,投资者总量稳步提升,投资品种不断扩容。根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试点一年来,粤港澳大湾区3.56万位投资者参与,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1.3万笔,金额达14.56亿元。其中,北向通业务8831笔,金额4.61亿元;南向通业务4227笔,金额9.95亿元。

通过对公开披露的跨境理财通细分层面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业务有以下特征。

第一,内地对港业务量大于对澳业务量(见图1)。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大环境影响,内地对港、澳每日新增业务量平均水平较初期有所下降,2022年8月有所回温,后续投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Snipaste_2022-10-26_09-29-51.png

第二,国有银行资金汇划量最大,股份制银行次之,外资银行最小。在业务增速方面,外资银行呈现上升态势(见图2)。截至2022年8月31日,国有银行办理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量占比为53.96%,股份制银行占35.35%,外资银行占10.79%。

Snipaste_2022-10-26_09-29-55.png

第三,南向通业务体量整体大于北向通。从资金量看,南向通的跨境汇划均高于北向通,但北向通和南向通投资峰值时间有所差别(见图3)。

Snipaste_2022-10-26_09-29-59.png

第四,南向通投资者平均交易额度大于北向通,交易频次低于北向通。总体来看,跨境理财通的平均交易额度比较稳定。从平均每笔交易的资金额看,南向通的投资者平均交易额大于北向通,特别是2021年12月以后,南向通每个月的平均单笔交易额在2万元以上,个别月份接近3.5万元;北向通平均单笔交易额在5000元以下(见图4)。从交易频次看,北向通投资者的投资频次明显大于南向通投资者(见图5)。北向通投资者较为频繁的交易与单笔交易额度低的现象形成了对应。

Snipaste_2022-10-26_09-30-11.png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