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三轮美元升值周期的回顾和比较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21期

进入2022年以来,美联储的接连升息和美元的持续升值,成为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焦点。这主要是由于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其大幅升值或贬值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曾表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这句反映美元霸权的“至理名言”,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持续显示其“杀伤力”。迄今为止,美元主要经历了三轮升值周期。对这三轮升值周期进行回顾和比较,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美元升值。

第一轮美元升值周期

第一轮美元升值周期发生在1980年10月至1985年2月,上涨时间超过4年零4个月,期间美元指数从86.02上涨到160.41,最大涨幅达86.48%。

原因

催生上世纪80年代上半叶美元升值周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联储激进加息下美元的利差优势。1979年开始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高通胀。为抗击高通胀,在1979年8月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带领下,美国的基准利率从10%左右开始提升,在1980年代初数度达到20%的巅峰水平。1981年年中开始联邦基金利率虽然自高位开始降低,到1982年底降至10%下方,然而美国的实际利率水平始终大大高出西欧和日本。

二是维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需要。1979年国际地缘政治领域发生了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伊朗伊斯兰革命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第二次石油危机正是伊朗革命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即使黄金在70年代已被非货币化,但依然成为规避政治、金融危机的避风港,甚至有部分国家政府将美元资产转换为黄金,金价持续大幅上涨。为支撑美元,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中央银行试图抛售黄金储备平抑金价,其中美联储抛售了黄金储备的6%。但这依然不能阻止金价上涨,1980年1月21日国际金价达到850美元/盎司,此时距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金价的35美元/盎司还不到10年。1980年1月22日美国总统卡特宣布,会不惜任何代价维护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金价当日便应声下跌50美元。美元的强势导致金价开启长达20年的熊市,到2001年初跌至250美元/盎司。在彻底抛弃黄金束缚后,美元首次真正确立信用货币体系下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

影响

本次美元升值周期影响最大的是拉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成为拉美“失去的十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大力奉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美西方低利率的环境下大肆举借美元外债。墨西哥的债务总额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50亿美元激增至1982年危机爆发前的876亿美元。随着美国大幅提高利率和美元进入升值周期,拉美国家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剧增。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迅速引燃拉美债务危机。到了1983年10月,共有16个拉美国家违约,总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仅1977—1983年间,拉美各国流向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将近800亿美元。资本回流美国,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注入大量新鲜血液,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美元升值。美国股市自1980年起,一举突破上世纪60年代末的高点,进入为期长达20年的上升周期。

与此同时,此轮美元升值周期为日本经济后来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伴随着美元升值,美国经常账户从基本平衡演变到赤字不断加深。为扭转在贸易上的不利处境,美国在1985年9月主导通过《广场协议》,规定美元贬值同时日元升值。以《广场协议》为开端和转折点,由于自身一系列错误政策,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陷入“失去的十年”。

第二轮美元升值周期

第二轮美元升值周期发生在1995年4月至2002年1月,上涨时间超过6年零9个月,期间美元指数从80.05涨到121.02,最大涨幅51.18%。

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后半叶美元升值周期的启动,有赖于以下因素:其一,美国奉行强势美元政策。《广场协议》之后,美元指数持续走低。1995年初鲁宾接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后,提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的利益”,公开支持强势美元。1995年4月,鲁宾打破了不讨论汇率等敏感问题的常规,宣称扭转美元兑日元的颓势更为可取。在美国的带领下,七国集团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拉抬美元。萨默斯接任财政部部长一职后继续奉行强势美元政策。其二,美国经济的优异表现。从1992年直至2000年的9年间,美国进入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速始终远远高于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其它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持续改善并最终转为盈余,出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低赤字的良好局面。其三,美国的利差优势。从1994年2月到1995年2月,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3%提高到6%。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日本从1995年4月开始降息。自1995年到2001年初克林顿卸任总统,美日两国的利差维持在4%—6%的区间。欧洲方面,1994年5月,德国央行将贴现率从5%调降至4.5%。到1997年,德国的贴现率已降至2.5%。此后,美德两国的利差一直维持在2.5%—3.5%左右。

影响

1995年开始的美元大幅升值,吸引大量国际资本从世界各地回流美国,东南亚首当其冲。东南亚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着美元升值,区域内货币被动升值,造成出口增速放缓、外资撤离和股市下跌。在国际游资的疯狂炒作和攻击下,1997年7月泰国率先放弃固定汇率制。危机迅速扩散到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以及东北亚的韩国等地,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货币贬值、资本外流、股市下跌、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危机中资本外逃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流失的资本占到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危机救助时紧缩要求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经济连续高速增长的神话被打破。受冲击相对较小的韩国,1998年经济增速为-5.4%,比1997年下降11个百分点。1998年印尼经济增速为-13.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而且还发生了政治动荡。受危机影响时间最长的马来西亚,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直到2003年后经济增速才回到危机前水平。危机发生后,国际游资进一步流入美国,继续推高美元。

本轮美元升值周期

按照投资市场通常的标准,指数从低点开始上涨20%就意味着进入了上升周期。2022年以来,美元指数年内最大涨幅为21.3%。但从技术层面而言,应以2008年3月的最低点为本轮美元升值周期的起点,至今最大涨幅62.35%,持续时间已达14年6个月。

原因

本轮美元升值周期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美国的利差优势。这里主要分为两个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美元升值的原因之一是美欧货币政策的巨大分化。美联储在2013年底首次明确了逐步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的立场并于2014年10月底正式结束QE,市场对美联储升息的预期不断增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10月底欧洲央行宣布从11月开始采购资产支持证券(ABS),日本央行宣布增加每年基础货币的刺激目标。2022年以来,为应对通胀的迅速攀升,美联储快速启动升息,且加息幅度大、节奏快。日本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虽在通胀压力下先后三次加息,但加息步伐和力度仍不及美国。这意味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大分化,美元对主要货币利差优势明显且不断扩大。

二是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强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较好进行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且美联储采取一步到位式的降息,先后推出多轮量化宽松,促使美国经济较快走出了危机的泥潭。而其他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元区采取行动要拖沓、滞后和谨慎得多。不仅如此,政治上的不稳定或不团结也使得欧洲和日本难以集中精力应对危机和刺激经济。其结果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远慢于美国。2009年到2021年的13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速有8年高于欧元区和日本。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洲和日本高度依赖进口能源,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的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欧洲企业在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