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的溢出效应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21期

美联储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等多种渠道,对其他经济体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容易受到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得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时,对于基本面较强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锚定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可适度放松国内政策,以缓解产出缺口下降的问题,当经济企稳时,本币的溢价会随着产出的修复内生地上升。对于基本面较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需结合本国国情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及增加出口并优先偿还外债。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的传导渠道和作用机理。不同经济学派对传导机制的看法不同,可归纳为利率渠道、汇率渠道、投资组合再平衡渠道和流动性渠道等。

利率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基础。当美联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时,将增加外币债务较高的经济体的财务成本,令货币当局被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缓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的压力,导致本国实际利率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

汇率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会引起实际利率上升,美元存款相对外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上升,将推动资金流向美国并导致美元升值。对美国贸易依存度较高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将推升其进口型通胀,最终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产出减少。

投资组合再平衡渠道,指的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会引起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导致市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上升。投资者会抛售更具衰退风险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从而推动其资产价格下降、收益率上升,最终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和产出减少。

流动性渠道,指的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影响流动性溢价和全球信贷规模。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将减少银行的储备资产,回收金融机构大量的流动性,从而减少了美国金融机构对其他国家的借贷规模,对新兴市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和应对

美国利率上升通过利率平价的偏离和紧缩的信用市场传导到其他经济体。对于基本面较强的经济体,可适当放松货币政策,把重心放在增加本国的产出上并推动出口商品本币定价。对于基本面脆弱的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冲击只是外因,需优化本国产业结构,提高产出并优先偿还外债以缓解外部冲击。

溢出效应视基本面和定价模式而异

对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基于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Mundell-Fleming-Dornbusch,MFD)模型和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NOEM)两大理论框架展开,SVAR模型作为NOEM的计量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模型的实证。

一些研究根据基本面指标将新兴市场经济体分成强劲和脆弱两类,衡量基本面的指标可以为美元计价债务、财政和经常账户占GDP的比例、外币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等,并将商品分为生产者货币定价(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PCP)模式和主导货币定价(Dominant Currency Pricing,DCP)模式。在PCP模式下,本币贬值提高了进口相对于出口的价格,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