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23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和欧美相比,在此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目前中国数字经济产值近40万亿元,政府和企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工信部也推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效益参考模型。未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有何特色?其对相关企业和产业意味着怎样的机遇?

主持人

钟  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

嘉  宾

程 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魏 伟  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 首席策略分析师

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和发展,人们可能并不太熟悉。数字经济和信息经济、工业4.0、智能制造等有何差异和交集?有哪些常用指标用以衡量一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中国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相比,在数字经济领域处于怎样的水平?

程实:数字经济和工业4.0、智能制造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数字经济强调了数据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分工、交换以及消费产生指导和创新,最终带动经济产业发展。相比数字经济,工业4.0和智能制造则代表了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具体来说,工业或者制造业的智能化都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现。关于数字经济和信息经济,本质上二者区别不大。

基于现有的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文献,学术界衡量一国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一般基于三个维度:基础科学支持、技术发展应用和数字转型能力。围绕以上三个维度,多家国际机构已经对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进行了排名。综合多家机构的排名来看,中国的数字化发展程度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然而,在领先的经济体中仍处于第二梯队(10—20名)。与欧美国家相比,单看技术应用和数字转型两个维度,中国实际上已经迈入第一梯队。具体来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网民数量、数据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均为全球领先水平。从数字转型和产业化指标来看,中国在通信产业和相关基建领域的长期投入已经使得中国在数字转型过程中具备突出竞争优势。然而,中国未能被列入第一梯队的主要原因仍来自基础科学领域。比如在人才储备方面,相比欧美国家,中国不缺少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但仍缺少顶级的数学家、统计学家以及计算机科学家。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在核心软件设计和创新方面仍然受制于欧美。从这些指标对比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强国、产业强国和数字中国,集中发力于基础科学的突破,可谓前瞻远瞩、科学理性。

魏伟:我认为数字经济是包容性更大的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新生产要素、利用新兴技术、创造出新商业模式的新经济形态,与信息经济一脉相承,但相比于传统信息化,数字化在数据互联互通、跨部门融合与集成化生产管理等方面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结合国家统计局、中国信通院等专业机构的标准界定来看,数字经济主要包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部分主要是指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经济活动,以5G、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与信息经济相关产业重合度较高。产业数字化部分是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运用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和产出,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都是新型数字化应用场景。

在衡量一国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时,我们通常会分析数字经济规模、增长速度、渗透率等指标。目前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全球前列,规模总量相对领先,但渗透率相比欧美发达经济体还有提升空间。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统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二,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3.6万亿美元,排名三到五位的德国、日本、英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在1.8万亿美元—2.5万亿美元左右。不过,数字经济渗透率相比欧美发达经济体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8.6%,同期德国、美国、英国数字经济占比均超过65%。

钟伟:数字经济涉及到诸多产业,人们常常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和制造业视为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那么如何才能加速发展这个主战场?中国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贸易领域在全球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在农业领域则似乎缺乏全貌式的讨论。在两位看来,中国不同产业的数字经济进展如何?

程实:从微观层面来看,更多的ICT或者高新制造头部企业需要做到:硬件开放和软件开源。比如在ICT行业,硬件开放的目的是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通过把自身迭代的技术优势和产品创新开放赋能给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推动全ICT产业链升级。同样,软件开源是通过数字共享降低与合作伙伴及客户端的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客户需求。制造业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但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制造业智能化普遍遇到的瓶颈是数字化的场景单一。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由于制造业在智能化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自身创新能力开放给其上下游的合作方。数字农业方面,自2015年以来,我国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发展主要围绕“互联网+”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2018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提出以 “数字乡村” 建设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的改革。2021年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要加快数字农村建设、构建全面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数字化进程。然而,对于广大的农业经营户来说,他们无力负担运营和维护日常农业数据的成本。数字农业的人才储备也不足。尽管央行和地方政府也在帮助部分农村地区实现数字农业转型,但数字农业人才缺口始终较大。

魏伟:综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的布局,可以发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高端化转型、大力发展硬科技是重要方向之一。我认为加速ICT产业和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基础研发、支持核心技术攻坚。相比海外发达经济体,我国目前的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要强化创新水平,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特别是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有针对性地提升研发水平。二是加快实现数字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既要补齐产业链上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环节短板,又要在传统成熟领域加速数字技术的融合,整体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完善基础保障。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等基础保障,要注重培育数字技术人才和应用创新人才,注重人才引进和提供更多服务支持,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加快,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的渗透率均有提升,但也面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截至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