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欧元走弱及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偏离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5期

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之后,一度在波动中走强。2008年7月15日,欧元兑美元汇率创出历史新高1.6035。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元兑美元走势反转,整体维持宽幅波动下跌态势。2022年8月22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收盘跌破1:1平价,创欧元2002年正式流通以来的收盘价新低。从欧元区当前政策协调、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走势看,欧元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相关条件的偏离日益显著,未来可能呈现相对偏弱的态势,欧元区内部可能出现更为显著的分化趋势。

欧元走弱的根源分析

欧元区经济低迷是欧元走弱的基础决定因素。由于欧洲人口老龄化、主权债务危机、经济结构扭曲、产业空心化等原因,欧元基本面基础被日益蚕食。从2008年至2022年,欧元区(最初12国)和欧元区(当前19国)经济产出增长均为1.12倍,但是,同期美国经济产出增长1.72倍,欧元区经济增长绩效明显低于美国。2022年,俄乌冲突使得欧元区经济陷入更大困境,特别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2022年仅增长1.9%。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欧元走弱的外部冲击因素。美国金融危机引爆2010—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元区陷入较长期低迷。美国2014年后收缩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走强,而欧元快速贬值。2015年以来,美国和欧元区10年期公债息差基本超过150个基点,其中2018年底接近270个基点。2022年美联储调整此前因新冠疫情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样使欧元持续贬值。2022年美联储加息7次425个基点,但欧元区仅在7月加息1次50个基点,息差为200个基点。短期内,美元资产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和更强的市场吸引力。

俄乌冲突是压低欧元的地缘政治因素。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这使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和乌克兰粮食的欧洲面临两大压力:一是通货膨胀水平持续高企。2022年10—11月,欧元区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长均超过10%。二是国际收支不断恶化。2022年上半年,欧盟对外贸易为2.67万亿欧元,贸易逆差高达2007亿欧元,同比增长337.8%。这两个因素使欧元汇率呈现加速贬值态势。从理论角度看,购买力平价和国际收支说是汇率决定的基础性理论支撑,通胀水平和国际收支净头寸是影响一个货币中长期汇率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作为地缘政治因素,俄乌冲突影响欧元区的秩序和安全问题,但俄乌冲突又从经济金融层面引发对欧元区的重创。欧元区通胀水平高企,国际收支从整体顺差逆转为整体逆差,欧元汇率将面临持续的实质性冲击。

统一货币政策和分立财政政策是欧元衰弱的制度性根源。欧元区货币政策统一与财政政策分立的矛盾是欧元区有效统筹统一大市场的制度性约束。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新冠疫情冲击巨大,外部政策冲击显著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爆发的情况下,欧元区并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政策行动,反而出现各自为政的分化趋势,各国政府更多以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内外风险,导致公共债务率攀升。同时,欧元区货币政策有效性持续下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统筹难度更为凸显,汇率稳定的政策基础被消耗。更重要的是,这种制度性矛盾使得欧洲分化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两个“团体”,或分化为北欧洲和南欧洲。

欧元区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偏离

最优货币区理论是欧元建构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本质是一种特别的汇率制度安排和政策协调理论。即通过固定汇率或货币联盟的形式建构能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最优”区域。区域内不同成员采用固定汇率或货币联盟是最优货币区建构的两种基本形式,而货币联盟可以算是高级形式。一是成员国能有效降低货币兑换成本和交易成本,二是能有效避免汇率过度波动引发的风险,三是能有效形成统一大市场并为域外国家所认同,四是能有效统筹不同经济体的差异性,特别是物价和信用水平,使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确定汇率和信用风险。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首倡者,他因此被称为“欧元之父”。

欧元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领先实践者。从1957年西欧六国《罗马条约》开始,经历了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1992年签署《欧洲联盟条约》明确建立经济和货币联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