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企业“走出去”需重点关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8期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加速,各国对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幻波谲云诡,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过程,中资企业既具备一定的禀赋优势,也面临新的挑战。

中资企业“走出去”既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布局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国内能源资源供应、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着力点,还是我国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延缓“脱钩”的重要抓手。因此,中企“走出去”需重点关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不断增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

中企“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速。来自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1465亿美元,同比上涨0.9%。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69亿美元,增长2.8%;截至2022年末,中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超过2.5万亿美元。近年来,中企“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呈现新的特征。

一是中资企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力不断上升。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游,“走出去”中企对关键资产和重要资源的掌控力逐渐增强。2022年11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下称《投资统计公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分别为122.3亿美元和82.4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比重较2019年分别上涨4个和1个百分点(见附图)。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游,中国制造业企业布局全球产业链愈加成熟。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研发资源丰富,“走出去”中企将部分研发环节布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走出去”中企将部分生产环节布局于发展中国家。以手机行业为例,2017年以来,我国国内手机市场日趋饱和,技术相对成熟,海外市场成为国产手机品牌开发的蓝海。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数据显示,2021年以小米、三星、维沃(vivo)、真我(realme)、欧珀(OPPO)为代表的中国手机企业出货量占印度手机产量的84.2%。在产业链供应链下游,中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布局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281.5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比重较2019年上涨1.2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50.7亿美元,同比增速35.5%。

Snipaste_2023-04-25_10-18-10.jpg

Snipaste_2023-04-25_10-18-15.jpg

二是中资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国涌现大量世界一流跨国企业,整合全球资源能力大幅提高。一批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网站显示,截至2021年底招商局港口共投资参资25个国家和地区的42个港口,有效维护了全球供应链畅通,提高了物流体系风险应对能力。青山、紫金矿业布局全球镍矿、锂矿等新能源矿产,支撑其全球新能源领域领先地位。此外,中企积极融入欧美生产网络,不断增强利益融合,延缓“脱钩”。2022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在匈牙利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建设第二座欧洲工厂,投资规模约为73亿欧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100GWh,计划为奔驰、大众、宝马等供货,积极融入欧洲市场内部。

三是中资企业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趋势加速布局东盟。东盟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企把握趋势加快布局该区域。东盟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21年,流入东盟外国直接投资金额高达1792亿美元,同比增长46.6%,流向制造业的比例为25.8%。其中,来自美国、欧盟、东盟内部、中国和日本的投资分别占22.5%、14.8%、13.1%、7.7%和6.6%。东盟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延伸、嵌入和补充。《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对东盟投资197.3亿美元,增速连续两年保持22%以上,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1%,较2019年上升1.5个百分点。以纺织服装业为例,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为规避美国加征关税,部分中资企业将工厂设在东盟国家,从中国国内进口中间品,在东盟国家组装加工。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4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其中,以纺织织物、纱线为代表的服装中间品和原材料占比超过八成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