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欧洲金融稳定的薄弱点在于非银部门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9期

欧洲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退出带来资产价格重估,催生了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由于欧洲通胀压力高于美国,货币紧缩尚未结束,这将引发政府债务压力上升、金融机构资产端的债券亏损和负债端的存款流失,欧洲金融风险还存在不确定性。不过,鉴于欧洲银行业较为稳健,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较低。欧洲金融稳定的薄弱点在于非银部门。目前欧洲金融动荡对国内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但仍需持续关注其外溢影响。

欧洲银行业危机的走向

2020年以来,受全球供应瓶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以及超宽松货币财政刺激的叠加影响,欧洲地区面临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2000年至2019年新冠疫情前,欧元区的平均年度通货膨胀率为1.53%,而这一数字在2022年触及9.06%。为遏制通胀,欧央行迅速退出负利率,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同时持续加息。加息会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拖累经济增长。同时,迅速提升的利率水平会加剧资产价格波动,改变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造成其投资组合的再平衡,部分金融机构会因此蒙受损失,进而威胁金融稳定。以瑞士信贷危机事件为例,除了其自身经营不善以外,欧元区经济增长停滞以及央行紧缩货币政策造成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下滑、资金周转困难,伴随企业抵押品价值和变现效率下降,使得瑞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提高,客观上加剧了瑞士信贷的财务困境。欧洲银行业危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地区的通胀走势以及欧央行的货币政策立场。

欧洲的通胀压力目前有所缓和,但是加息终点尚不明确,使得欧央行陷入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物价稳定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压力。玛利斯特学院(Marist College)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通货膨胀仍然是选民们首要关心的议题,排在堕胎和医疗保健之前。尽管金融状况恶化,欧央行仍然在3月16日的议息会议上决定加息50BP,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同时强调了将欧元区通胀恢复至2%的决心。另一方面,为稳定物价水平,欧洲央行只能紧缩货币政策,这会威胁到金融稳定。欧洲地区的整体通胀压力有所缓和。2022年10月,欧元区月度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的同比增长率达到11.62%的历史高点,此后随着全球供应链状况的边际改善以及欧央行的“鹰派”政策立场,通胀率逐步回落,2023年3月降至7.88%。然而,欧洲地区的通胀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尽管整体通胀水平下行,但是核心通胀仍具粘性。2022年7月以来,欧元区核心通货膨胀率逐月攀升,2023年3月为5.70%,表明价格上涨已从能源和食品项驱动为主,传导到更加广泛的消费和服务品。欧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欧元区的工资涨幅预测值达到4.50%。另一方面,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需求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开启新一轮的上行周期。此外,横向对比来看,欧洲的本轮通胀演进滞后于美国,欧央行本轮加息的终止路径尚不明确,市场也并未形成相应共识。总的来看,欧洲央行本轮加息的起点晚于美国,其通胀高点的出现及下行的速度也滞后于美国,当前市场已经开始预期美国将于2023年开启降息,而欧元区尚未有加息终止路径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欧洲地区金融风险短期虽然暂时缓解,但是中长期仍具有不确定性。

欧洲地区的潜在金融风险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得到加强,银行表内或通过影子银行业务持有权益类或复杂衍生品类资产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新冠疫情暴发后,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风险进一步向房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集中,资产端的利率敏感性大幅提升。在当前背景下,欧洲银行业的潜在金融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货币紧缩下银行资产负债表风险;二是加息引发的主权债务风险及其向银行业的传导。

欧洲央行的货币紧缩,造成欧洲经济基本面转弱,欧洲部分银行在资产端存在债券减值风险,负债端存在存款减少的风险。从资产端看,欧洲不同国家的银行资产构成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欧洲银行监管协会(EBA)的统计,74%欧洲国家的银行流动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现金和准备金;22%欧洲国家的流动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债权类资产,其中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等国银行是典型代表,流动资产构成以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为主,占比分别为90%、84%、81%和79%。货币紧缩背景下,上述国家的银行资产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减值风险。从负债端看,债券融资占比较高的银行面临风险。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末,欧洲银行负债端债券融资占比的平均水平是10.58%,欧盟成员国中,瑞典、芬兰银行负债端债券融资占比分别为26%、22%,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从机构上看,部分典型的欧洲上市银行包括瑞士信贷(占比10.61%)、德国商业银行(占比13.92%)、西班牙国际银行(占比15.27%)。在欧央行紧缩背景下,债券融资占比较高的银行面临负债端稳定性下降的风险。此外,欧洲银行持有大量欧洲主权债务。新冠疫情之后欧元区政府债务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部分边缘国家政府债务率甚至超过欧债危机前后水平。如果欧洲银行体系出现挤兑导致债券抛售压力,欧债的基本面风险可能与流动性挤兑压力产生负循环,需要密切关注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对银行业的传导。

目前欧洲银行业指标出现弱化迹象,如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不良贷款中可疑类占比提升、流动性覆盖率较快回落等。但是,主要银行业指标下滑的幅度很有限,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等绝对水平仍高于2019年和2016年巴塞尔协议III监管改革全面完成之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反而不如中小型银行,其风险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未来欧洲银行业可能继续承压,但出现系统性银行业危机的概率较低。首先,欧洲银行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监管框架,具有较为严格的流动性要求。目前欧元区银行业的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超过160%,净稳定融资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超过125%,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结构上看,优质流动性资产中的现金占比较高,超过56%。其次,尽管2022年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出现下滑,但仍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2年开始,随着欧洲经济基本面的转弱以及欧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欧元区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水平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欧元区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 Ratio)、一级资本充足率(Tier-1 Ratio)、资本充足率(Total Capital Ratio)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但仍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2年三季度末,欧元区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14%,显著高于警戒水平。利率风险在本轮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欧洲银行业的监管框架以巴塞尔标准为基础,对利率风险进行了事前评估。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中考虑了证券的未实现损失,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过程中对所有证券采取了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欧元区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处于低位。近年来,欧元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下滑,由2015年二季度末的7.31%大幅降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1.79%,不良贷款总额在2022年三季度末也降至3450亿欧元。数据显示,与2021年末相比,绝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明显回落。最后,欧洲地区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随着欧央行持续加息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