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9期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注定是一个波动发展的进程。这不仅表现为发展速度的起伏,也体现为发展动力的转换。伴随着这些变化,人民币国际化在不同阶段也会相应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人民币跨境结算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在过去十多年中,人民币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高速发展的必然。但是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力出现了一定变化。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的激进加息令不少国家不堪其扰,本币贬值、偿债成本上升、资本外流。更重要的是,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变成金融制裁的手段,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多国央行纷纷通过减持美债,推动双边货币协议,探索新的国际清算系统,努力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同时拓展结算货币的多元化,以改变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人民币国际化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驱动,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近年来,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功能不断增强,顺应了不少国家降低对美元过度依赖的诉求。其中,比较令人关注的是在2022年7月,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使得人民币跨境结算进入大宗商品领域,而此前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在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中所占比例一直非常有限。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巴西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因此,中国与巴西达成本币结算协议可以看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动作之一。3月,中海油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在上海使用人民币完成了液化天然气交易,这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在油气能源领域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行,其中包括德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人民银行还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额超过3.6万亿元,为双边结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支付第五大活跃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和声誉不断提升。在2022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金额超过10万亿元,在过去5年中增长了1.5倍,在同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中占比从15.8%增长到23.8%,而且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人民币国际化再次引人瞩目。

不断融入国际生产网络是货币回流的前提

从完整的货币流通角度看,使用人民币结算只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单纯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还不足以构成完整的人民币国际化。当一个国家向中国出口结算获得人民币以后,还必须让货币流通起来。在逻辑上最容易想到的用途自然就是从中国进口时使用人民币结算。举一个例子来说,法国使用人民币向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并以人民币结算以后,再用人民币支付由中船集团建造的集装箱船,从而完成了人民币的回流。也就是说,双边人民币结算实现了双边贸易,完整发挥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

显而易见,这种双边贸易结算的上限就是这种双边贸易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制造业进出口中,中间品贸易占比已经达到80%,我国制造业的中间品贸易也占到70%以上。这意味着即使从扩大人民币双边贸易结算的角度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若要将人民币贸易结算在全球的占比提升到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的占比,缺少中间品贸易显然是无法想象的。将人民币结算用于中间品贸易,首先就意味着中国必须要深入融入世界经济,深深地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网络。仅仅依靠最终品贸易人民币结算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甚至无法达到将人民币双边贸易结算额提升到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比的水平。其次,仅仅是加入国际生产网络还是不够的。在最终品贸易中,也许中国产品可以凭借竞争优势来推进人民币结算,但是中间品贸易中的货币结算选择取决于我国对这种贸易关系中的主导力。而这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显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第三方交易和海外持有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板

与本国外贸相关的双边贸易结算是本币国际化的第一步。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是用于与本国无关的第三方之间国际交易的标价和交易结算。也就是说,一种主权货币只有进入诸边国际交易才能称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这种货币的国际使用才能超过与本国有关的双边国际交易量。显然,货币国际化要以本国的经济贸易为基础,但更要超越与本国经济贸易相关的双边交易,变成各国公认的、普遍可以接受的结算货币。更进一步说,只有超越了结算货币的功能,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变成一般国际交易的备用金,这种主权货币才具备完整的国际货币特征,即标价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统一。一般来说,一国货币充当标价货币是充当结算货币的前提,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主权货币从国际结算货币到国际储备货币是货币国际化中的一个重要飞跃。如果说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仅仅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特别是在与本国外贸和经济活动相关的国际交易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主要依托的还是本国外贸主导力和经济活动的规模,而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这种主权货币的认可和信任,且这种认可和信任甚至不仅仅取决于币值的稳定。

2022年底,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人民币存款从五年前不到9000亿元增长到超过12000亿元,但是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同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金额的增长,显示出在人民币货币国际化过程中从结算货币向储备货币转化的长期性。

要从结算货币转变为储备货币,不仅需要持有人的认可和信任,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开始充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