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数智赋能 提升金融服务外贸实体能力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12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支持和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把握机遇,将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通过数智化赋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仅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数智化在外贸领域的运用是大势所趋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在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就业机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成效显著。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规模创历史新高,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34.76%。因此,加快数字技术在外贸领域的运用至关重要,数智化逐渐成为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金融外汇领域的运用,依托数字技术,结合特定服务场景,加强智能化的分析研究,实现数智化赋能外贸实体,从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比如,中国银行强化“智、通、集、融”四大能力,建设集国内外本外币、线上下、内外部为一体的全新智能环球交易银行(iGTB)平台;工商银行打造“跨境e电通”全线上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浙商银行深化“数智跨境”项目,与外贸实体共同探索打造一站式、场景化的跨境金融数智化新生态。

数智审批 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

外贸出口企业多数是“轻资产”经营,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相对较少,流动资产规模大(主要集中在境外应收账款)、经营周转快、销售收入高,按照传统审批理念,获批授信难度大,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同时,传统的贸易融资与贸易背景审核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企业融资操作频繁、银行审查审批手续繁琐,进而影响融资效率,外贸企业“融资慢”问题进一步凸显。

随着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依托有价值数据进行数智化创新成为破解外贸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外汇局牵头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下称“跨境平台”)为商业银行数智化融资创新提供了可信可持续的数据源。跨境平台建立了政府部门、银行、保险机构、中小企业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和端到端核验机制,将原本分散的企业跨境收付汇数据(现金流)、海关报关单数据(交易流)、出口信用保险信息等数据进行集成。商业银行通过与跨境平台系统直连,在获得企业授权的前提下使用数据,有效解决信息分布碎片化和政企银保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帮助银行优化线上融资流程,为银行开展融资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商业银行在实践中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贸实体数智化融资创新。从数据来源看,数智化融资创新主要包括跨境平台的企业收付汇数据、单一窗口的海关报关数据、税务部门的出口退税数据,以及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电商交易流水数据等。从实现方式看,部分银行自建风险模型或依托合作方模型,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交易流、物流和现金流数据的分析进行客户风险画像,并结合企业征信、工商、司法、反欺诈黑名单等信息,由系统完成客户准入、额度审批流程。这类授信模式往往遵循“小额、分散”的风险理念,以小微外贸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单户融资上限控制在300—500万元,在采用信用或弱担保方式的同时,附加必要的管理条件(如对出口应收账款投保出口信保、开立出口退税账户、归集出口收汇等),强化第一还款来源管控及全流程贷后管理,从而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商业银行借助数智化赋能简化企业融资手续,除已广泛采用的网银线上化渠道,还推出多种特色化融资模式。部分银行通过简化单笔贷款审批流程的便捷贷(快贷)方式,实现贷款资金“立等可取”,以满足小微企业对融资时效的迫切需求。浙商银行探索推出池化融资模式,统筹盘活企业出口应收账款,通过资产池“水位”控制融资限额,向企业提供期限、币种可错配、融资品种灵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