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浅析我国经济恢复中的韧性与挑战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13期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下行,主要发达经济体为抗通胀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外部环境总体趋紧。随着疫情影响消退,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所缓解,一季度持续恢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5%,好于市场预期。但二季度以来,经济恢复势头明显放慢,内生动力弱、总需求不足成为最突出的矛盾。这既体现了疫情“疤痕效应”的影响,也反映了经济转型升级期的结构性阵痛,还有地缘政经局势演变带来的冲击。具体而言,上半年我国经济恢复中的三大动力和三大挑战值得关注。

三大动力

服务业供需两旺成为上半年经济恢复的重要支撑

由于疫情影响基本消除和低基数等原因,上半年消费恢复情况较好。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10.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消费表现最为亮眼,呈现供需两旺态势。从供给端看,1—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增长9.1%,比上年同期加快了9.8个百分点;5月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5%,显著高于50%的景气临界点;前4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6.9%,增速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旅游、航空、住宿餐饮等行业强劲复苏。今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数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高增长了70.8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28.9%,已恢复到2019年的125.8%。5月份民航客运量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月的94.5%。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达到451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3.6%,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了7.3%。

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60%左右。服务业供需两旺、强劲复苏成为上半年经济恢复的重要支撑。一季度,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1.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继续担当稳增长关键作用

上半年三大投资增长总体呈现“基建加快、制造业稳定、房地产下降”的态势,1—5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长10.1%,继续担当稳增长关键作用。一是财政支出和施工建设进度较快助力基建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财政资金继续前置发力,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复工,建筑业施工进度加快。1—4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额累计达到16216亿元,占全年限额的42.7%。在财政资金支持下,项目施工保持较快节奏,5月建筑业PMI为58.2%,持续处于较高景气区间。二是产业新动能驱动制造业投资增长。1—5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6%,其中电动车、锂电池、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技术密集类产品出口持续向好,带动制造业投资结构转换和提升。据测算,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投资贡献度大幅提高至81.5%。

出口产品和目的市场结构优化,外贸形势好于预期

上半年,我国周边一些经济体出口持续负增长,比如1—5月韩国、越南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3.6%、11.6%。而我国出口保持正增长,1—5月累计增长0.3%(按美元计,下同),其中,3、4月单月增速分别达14.8%、8.5%。我国出口好于预期且好于其他经济体,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对新兴经济体出口较快增长。1—5月对东盟、俄罗斯、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达38.5%,对出口增速贡献为44.2%,而对欧、美出口延续下降趋势,1—5月分别累计下降4.9%和15.1%。二是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竞争力持续提高,出口表现亮眼。得益于技术储备和完备的产业链布局,中国新能源相关产业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1—4月,出口“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累计增长59.6%,占总出口比重达到4.4%,对出口增速贡献率为88.2%。三是前期积压订单集中交付。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达52.4%,较上月提升6.3个百分点至扩张区间。经过1—2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这些新订单于3、4月集中释放,进而带动出口高增长。

三大挑战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是商品特别是可选耐用品消费明显走弱。5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仅为2.9%。特别是因房地产市场恢复较弱,家具、家电和建材等涉房消费增速较低,家具在去年负增长15%的基础上仅增长5%,家电在去年负增长10.6%的基础上仅微增0.1%,建材在去年负增长7.8%的基础上又负增长14.6%。二是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持续走弱。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4%,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2.2个百分点。从未来潜力看,前5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下降9.1%,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且降幅比上月扩大了8.7个百分点。1—5月房地产投资累计下降7.2%,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2个百分点。三是未来出口形势比较严峻。5月当月出口增速由正转负,下降7.5%。5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连续两个月落于收缩区间。

总需求不足,一方面,导致生产形势逆转。5月制造业为48.8%,比4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PMI为49.6%,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上游钢铁、建材相关行业生产放缓,1—5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较1—4月分别回落1.6、0.8和0.5个百分点。由于商品消费较弱,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承压。1—5月农副食品、纺织业、家具业和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3%、10.3%和5.4%;另一方面,导致物价整体低迷。1—5月我国CPI和PPI分别同比上涨0.8%和下降2.6%。

就业形势在总量和结构方面均面临压力

一方面,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和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大。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的目标,较2022年增加100万人。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恢复动能转弱,企业创造就业能力有限。1—4月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24万人次,虽然同比多增16万人次,但完成进度明显慢于2021、2022年同期。新增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年新高。

另一方面,劳动力供需两端结构性问题凸显。据《2023年春招人才迁徙报告》显示,2023年春招中岗位需求收缩和人才供给饱和现象凸显,人才供需比升至2.4,远高于2022年的1.7和2021年的0.5。劳动力供给方面,经济恢复阶段未来就业形势不确定性加剧,就业者对稳定职业的偏好持续提升,从业意愿与有限的岗位需求短期难以匹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从劳动者的求职意愿来看,国企和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46.7%和12.6%,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2.3和下降4.8个百分点,劳动者更加倾向于在稳定性较高的国企寻找工作岗位。劳动力需求方面,行业复苏有所分化,知识密集程度较低的生活服务业恢复加快,就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据智联招聘数据,2023年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CIER)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专业服务/咨询、娱乐/体育/休闲和中介服务行业。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足。2月以来,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持续下行。

房地产市场恢复不确定性仍存

一是需求端市场恢复缺乏可持续性。在上年低基数背景下,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0.9%,较2022年同期回升22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