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资产负债表的“奋斗”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14期

近期,资产负债表衰退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资产负债表衰退说明了一件事,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还什么?当然是还债。如果不还债,债主就要找上门,借钱的人就要破产倒闭。如果家庭一直还债,就没有钱消费、购房;如果企业一直还债,就没有资金用以投资。

是什么导致企业和家庭从举债模式转向还债模式?最常见的情况是,出现资产泡沫破灭后,资产大幅缩水,导致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受损。在资产负债表受损情况下,家庭和企业就没有办法再从银行举债,因为银行不会借钱给资不抵债的客户。这时,家庭和企业只能努力减少负债,以便与缩水的资产方相匹配,即所谓实现债务最小化。这个过程也是资产负债表缩减或衰退的过程。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会有大量企业虽然在运转,但却只是在还债,非但没有扩大再生产,反而规模持续萎缩。

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理论由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首先提出,用于解释日本20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后经济长期低迷的困境。当前,中国没有出现资产泡沫破灭,因而不是日本的“失去十年”或“失去二十年”那种资产负债表衰退。之所以现在很多人讨论中国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三年新冠疫情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构成了冲击。对地方政府来说,财政收入下降,公共卫生等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地方政府难以按期对过去多年积累的隐性债务还本付息。部分企业和家庭不仅近几年收入下降,甚至连过去积累的储蓄也消耗殆尽。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他们被迫缩减资产负债表,经济也就失去了动力。

有人说,疫情冲击是一次性的,一旦过去,经济就会重回正常轨道。但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疫情的影响是持续的。疫情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修复资产负债表是一个艰难且缓慢的过程。

二是预期走弱导致资产负债表收缩。如果各方面预期向好,经济主体持有的资产价值就有望增加,银行也愿意提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