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发挥“头雁”效应 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15期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贸易、投资、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外汇管理改革领域,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总局)指导下,积极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从1.0到4.0  自贸试验区“试验田”作用凸显

自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以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宗旨,大力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先后于2014年、2015年、2018年和2019年印发4版上海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出台20余项创新举措,实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从1.0到4.0的演进。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与外债资金意愿结汇、银行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等一批创新型制度取得实效,先后在上海全辖乃至全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验田”作用得以凸显。

推动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外汇资金收付效率

“让数据跑起来,让体验好起来”。为顺应银行外汇业务电子化趋势,2019年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试点,在经常项下放宽区内银行对货物贸易电子单证的审核条件,注册且营业场所均在区内的银行可自主审慎选择区内企业,为其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时审核电子单证,企业可通过网银等电子化方式实现单证传输,大幅节约“脚底成本”。为提升区内贸易款项收付效率,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还推出“取消出口待核查账户”“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凭指令办理经常项下收付”等政策举措,越来越多的区内企业贸易项下收付实现“秒申请、秒办理”。

不仅是经常项下,资本项下的外汇便利化改革也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稳步向前。2019年1月,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实施细则》,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可凭支付命令直接在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改变了此前事前、逐笔提交交易真实性证明材料的管理模式,手续大幅简化。据测算,企业单笔资本金结汇业务缩短至1小时左右,业务办理便利度显著提高。2020年3月,经总局批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由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市辖内已有68家银行参与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累计办理便利化支付业务25.03万笔,金额合计360.90亿美元。

纾解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难题,精准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

一方面,优化外债登记管理环节。外债登记是国家对外债借入、使用、偿还情况实行登记管理的一种制度,目的是强化外债统计监测,防范外债风险。在原先的外债登记模式下,企业每借一笔外债都要到外汇局办理登记,准备合同、签约情况表等诸多申请材料。2020年6月,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外债逐笔签约登记手续,试点企业只需在其自身额度内办理一次外债登记,无需逐笔办理签约、提款、变更、注销登记,流程大幅简化,资金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近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工艺先进、市场前景良好的创新型企业。部分创新型企业在成长初期净资产规模较小,有些甚至是负资产,但同时研发投入较大、融资需求迫切,如果按净资产规模计算跨境融资额度,则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2020年4月,经总局批准,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印发《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的通知》,允许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等值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有助于企业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降低融资难度。2022年5月,试点范围由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到上海市全辖,企业主体从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额度提升至等值1000万美元,有效缓解创新企业“融资难”问题。

优化总部机构运营环境,切实提升总部型经济能级

上海是外资最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截至2022年末,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891家、531家。总部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是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2012年,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率先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将该项试点政策纳入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的综合性政策框架。其后,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结合辖内跨国公司需求实际,不断完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2022年,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在上海启动,实现了资金“集团内部打通、经常资本打通、境内境外打通、本币外币打通”,超大型跨国公司财资管理效率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自贸试验区共有156家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服务境内外成员企业2398家,集中外债额度超过2000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超过600亿美元。

支持离岸贸易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

上海是我国所有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亚太区范围内转口贸易企业数量最多、全球自由贸易区八大要素综合评比第一的城市,这些优势为大宗商品离岸贸易在上海综合保税区的集聚发展和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积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动“离岸贸易集聚区”建设,针对离岸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基于“服务实体、便利开放、交易留痕、风险可控”要求,探索便利贸易新业态的外汇政策,推动人民银行(以下简称总行)、总局出台《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21〕329号),不断优化外汇服务,更好满足离岸贸易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

推动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  探索外汇管理改革系统集成

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临港新片区既不是原有自贸试验区的简单扩区,也不是现有政策的简单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为进一步提高开放监管能力、探索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2022年1月,经国务院批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