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17期

全球制造业已经历多次产业转移,形成以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中心”为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部分制造业企业正将产能转移至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中国曾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推动制造业大规模发展、迎来高速增长。印度能否把握新机遇,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

印度的制造业发展雄心

印度并未走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有限及制造业总体上不发达,印度多年来面临“有增长无就业”窘境。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印度政府提出“印度制造”“自力更生”等发展战略,希望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提高至25%,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为落实制造业发展战略,印度政府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推出“生产关联刺激计划”。2020年3月以来,印度先后将手机制造和特定电子元件、原料药和中间体、医疗器械制造、汽车和零部件、药品、特种钢、电信和网络产品、电子/技术产品、白色家电、食品、纺织、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先进化学电池、半导体、无人机等十多个领域纳入“生产关联刺激计划”,通过提供政府补贴鼓励企业增加“印度制造”。二是增大资本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1—2022财年,印度的资本支出占GDP比重约为2.5%,明显高于2009—2020财年1.7%的长期平均水平。根据2023—2024财年预算案,印度的资本支出将增长33%,略低于2022年35.4%的增速,比2019年增加三倍。三是增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印度政府2020年以来,推动或重启与澳大利亚、阿联酋、以色列、英国、欧盟等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与澳大利亚和阿联酋达成协定降低自印度进口产品关税,可便利印度制造业产品出口。四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进口。为了促进产业向上游转移,印度通过提高手机、家电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关税,试图让企业转移到印度生产。为限制玩具、鞋类等产品进口,印度还加大对“质量控制令”的出台和实施力度。

经过印度政府的努力,印度在手机、玩具等制造业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2014—2022年手机制造业复合年增长率达23%,国产手机出货量突破20亿部大关。印度商工部部长高耶尔称,2022年4—12月,印度玩具出口达101亿卢比,比2013年同期增长六倍多。

印度制造业发展总体进展有限

尽管印度政府积极宣传,印度的制造业发展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印度政府数据,印度制造业2022—2023财年增速仅为0.6%,低于2021—2022财年的11.1%和2020—2021财年的2.9%;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17.7%,较2021—2022财年的18.7%和2020—2021财年的18.3%略有下降,虽高于2019—2020财年的17.1%,但与印度政府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在印度政府奉为成功案例的手机行业,虽然出货量可观,但实际上以进口零部件在印度完成组装为主。以苹果手机为例,制造费用约占30%,但组装和测试仅占价值链的4%。印度希望向上游发展难度较高,其缺乏符合苹果公司品控要求的零部件厂商。印度塔塔集团在霍苏尔设立的苹果外壳工厂良品率仅50%,与苹果公司希望的零瑕疵相去甚远。同时,手机产业属于半劳动密集型、半技术密集型产业,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土地、劳动和基础设施短板。这意味着类似成功经验也不易向其它行业复制。

印度“生产关联刺激计划”的实际效果受到质疑。印度前央行行长拉詹称,在印度完成的手机组装在价值链中占比较低,印度政府为手机增量销售额提供4%—6%的补贴,令外国企业因有利可图而在印度设厂生产。考虑到政府补贴支出,这种过程带来的经济利益有限。政府实际上在“购买就业”,难以证明印度已经成为真正的手机出口大国。政府承诺的补贴资金能否有效落实也存疑。富士康与韦丹塔的半导体合资项目曾向印度政府申请补贴资金,迟迟未能获批。此外,“生产关联刺激计划”的关键之一是提高零部件关税、鼓励企业迁往印度。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产品来自数百甚至上千个最具竞争力的厂商的零件。印度的做法将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反而可能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欲望。

部分企业已经在用脚投票。根据印度商工部长高耶尔提供的数据,2014年初至2021年11月,多达2783家外国公司离开印度。这一数字约占在印外企总数的六分之一。2020年,哈雷摩托宣布停止公司在印度的销售和制造业务,通用汽车公司停止在印度生产。2021年,福特汽车撤离在印度的生产线。2023年,富士康宣布从与韦丹塔的半导体合资项目撤资,苹果代工厂纬创宣布撤出印度市场,它将在印度的生产线打包出售给印度的塔塔集团。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