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基层外汇局内部审计整改研究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19期

内部审计整改是将“审计结果”转化为“审计成效”的关键一环,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终落脚点,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笔者根据质量控制方法“PDCA循环理论”,结合近两年基层外汇局审计实践,对内部审计整改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探索实施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着力推进审计成果有效转化。

PDCA循环的理论基础

PDCA循环最早是美国人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在1930年提出的,1950年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对其进行完善和挖掘,将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改进)的首字母组合,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的提出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实现有效监管和内控质量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即做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来推进实施,实施完成后需要检查和验证实施的效果,最后根据检查的结果来制定下一步计划,通过周而复始地运转进行质量管理。

在外汇局内部审计整改中应用PDCA模式,探索将审计整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协调,形成“审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审计部门开展后续整改评估—审计部门评价运用”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审计整改成果的及时转换与运用保证整改质量的持续改进,为增强外汇局内审部门权威性提供保障。

基层外汇局业务审计中应用PDCA循环的意义

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在基层外汇局年度审计工作中,内审人员可以引入PDCA循环,实现业务审计跟踪全过程管理,从而强化对基层外汇业务履职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避免事后审计的弊端。首先,通过事前管理,即计划(Plan)阶段审计管理,提出自选项目业务审计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讨论与审核,实现业务审计的事前管理。其次,通过事中管理,即执行(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阶段审计管理,一方面对基层外汇业务履职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对重点业务开展事中审计,通过问题发现、开展结果评估和原因分析,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利用内审风险评估系统构建该项目长期预防机制。最后,通过事后管理,即业务履职完全完成后的全面审计,总结问题、分析经验,以提升未来审计项目的管理。通过在不同业务履职阶段进行审计参与,实现审计全过程覆盖。

提升审计项目质量。PDCA循环不仅适用于整个基层外汇局履职范围,还适合某一业务条线的不同阶段以及整个组织和组织内的部门乃至个人。基层外汇局的各级部门根据年初业务审计制定的PDCA总体目标,可以制定自身的PDCA循环,由此形成层层循环,形成总体审计目标的大环套部门目标的小环,小环里面又套个人在本阶段目标等更小的环。大环和小环相辅相成、循环往复,各部门的小环都围绕业务审计的总目标同向而行。

控制审计项目风险。应用PDCA循环进行业务履职审计全过程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基层外汇业务履职风险。一是风险控制关口前移。通过制定总体审计目标及细化业务审计目标,可以从项目前期就进行主动风险管控,避免风险出现再消灭的现象。二是即时现场风险控制。通过检查阶段与行动阶段审计管理,可以在业务审计的现场检查控制风险,通过常规的审计报告、审计风险提示函等实现与业务部门的风险信息沟通及报告,并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整改。三是形成长期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在行动阶段提出对问题的长期预防机制,应用审计整改真实性评估及“回头看”等方式,可以实现对外汇业务部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