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推动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23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金融工作明确了方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国家外汇局)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强国际收支统计与监测,切实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建设,促进外汇领域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呈现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新特征

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国际收支平衡对于宏观经济均衡、国家经济安全以及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标准:一是经常账户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是否处在合理区间。研究表明,一个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逆差若持续超过GDP的4%,表明该经济体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一旦资本流入枯竭,容易引发本币贬值、债务危机。二是国际收支主要项目之间是否总体平衡。如果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所构成的差额长期处于顺差或逆差,意味着储备资产规模持续上升或下降,国际收支平衡状况需要改善。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持续优化、稳健性逐步提升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国际收支始终保持基本平衡格局。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以及外汇市场成熟度显著提升等一系列因素的有力支撑下,我国国际收支保持稳健运行。总体来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始终在2%左右,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并与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形成“一顺一逆”格局,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特征更加凸显。从国际收支具体构成看,经常账户略有盈余,外汇储备充足,外债结构持续优化,民间部门资产接近6万亿美元,可以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增强国际收支韧性。

经常账户顺差始终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近五年(2018—2022年,下同),我国经常账户年均顺差2261亿美元,与GDP比值平均为1.5%,持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2020—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经济生产活动率先恢复,弥补全球产需缺口,经常账户顺差由此前三年(2017—2019年)年均1052亿美元提升至近三年(2020—2022年)年均3345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超2000亿美元,继续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与同期GDP比值为1.6%。

跨境双向投融资更加有序和活跃。一方面,近五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年均净流入4070亿美元,较此前五年增长29%。这既体现出我国经济前景长期向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的提升,以及境内主体合理利用境外融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另一方面,近五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净流出规模为4315亿美元,较此前五年增长7%,企业“走出去”需求有序释放;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对外证券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表现出一定逆周期性,部分发挥了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2023年以来,我国跨境投融资延续有进有出、合理有序的态势。

中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有条件、有基础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经常账户顺差保持合理均衡具备坚实基础。首先,我国储蓄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在消费需求增强、储蓄率稳步降低的同时,国内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储蓄率和投资率有望维持合理规模的正向缺口,进而促使经常账户顺差保持均衡水平。其次,我国产业链条完备齐全、技术工人充足等相对优势明显,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不仅有助于优化出口结构、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也有助于降低我国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度,支撑货物贸易顺差格局。此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均衡发展。

跨境投融资有望保持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我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消费市场潜力和营商环境改善将继续吸引长期资金投资中国;与此同时,伴随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也会有序增加。同时,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推进和跨境投融资便利度的提升,人民币资产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相对优势将更具吸引力,国际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意愿有望增强;境内主体外币资产不断累积,多元化和全球化配置资产的意愿也会随之提升。

国际收支统计不断完善 为金融开放与安全提供更好统计保障

国际收支统计是全面记录和反映我国涉外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国际收支账户是四大宏观经济统计账户之一,是全面反映一国涉外经济发展流量和存量的统计体系,既反映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一切经济交易,也全面反映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的家底。国际收支统计工作事关“国之大者”,采集好、使用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

国际收支统计发展与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持续推进国际收支统计方式改革。坚持对标国际标准和紧扣我国实际,推动统计方式从代理机构采集向企业源头采集的转型,加快申报主体扩容。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分三批调研、指导近6000余家企业加入直接申报,并制定中长期计划,确立2025年前将1万家大型企业纳入直接申报的工作目标,进一步丰富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源,提高数据质量。

深化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建设。持续动态更新统计制度,夯实国际收支统计体系法治基础。近五年,直接申报、间接申报、以贸易信贷为代表的统计调查制度,以及相关业务指引和核查规则均得到修订发布,实现了制度规则跟随实践及时调整,适应了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市场主体业务创新和监管机构政策调整等需要,进一步增强申报的可操作性。

不断夯实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提高数据质量和透明度。每年编制并发布八大类66次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22年首次编制和对外发布1950&mdas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