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全力提升外汇非现场检查能力 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23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国家外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外汇非现场检查分析能力,持续推进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下一步,国家外汇局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强化外汇领域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新形势立潮头,科技赋能外汇非现场检查分析能力再提升

国家外汇局坚持立足监管新形势、新要求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以“树立大数据思维、搭建智能化平台、打造一体化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抓手,切实强化非现场检查分析能力建设,相关技术手段在筛查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监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等监管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5年来,全国外汇非现场检查紧扣重点领域和渠道,分析识别外汇违法违规线索近万条,查处和移交处置近5000条,有效发挥了非现场检查的“利刃”作用。

强化大数据穿透式监管。树立大数据思维,积极推动内外部数据拓展融合,不断夯实非现场分析基础,已打造超150亿条数据的非现场检查“数据仓库”。一是融合内部数据。整合国家外汇局业务系统中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结售汇等各类外汇业务数据,梳理数据库底层逻辑,构建数据交叉比对关系,持续优化大数据分析基础。二是扩展外部数据。引入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共享数据,以及涉外收支企业股权关系、财务信息、负面舆情等大数据,建立涵盖主体、交易、行为等信息的多维数据库。三是自主采集数据。建立外汇违规负面主体信息库,辅助用于线索研判和机器学习,采集涉嫌外汇违规账户信息等银行三类数据,提高对外汇违法违规资金的穿透分析能力。

持续提升外汇非现场分析智能化水平。紧跟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探索监管科技应用,充分发挥外汇非现场检查分析系统作为指挥中心的作用。一是搭建智能模块。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三次升级外汇非现场检查分析系统。密切跟踪非法跨境金融活动作案模式和手法变化,及时更新迭代指标模型,提升线索发现能力。二是引入图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收付款、股权、债权债务等关系型数据可视化,提升资金穿透分析能力。三是跨部门联合建模。利用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发研判分析平台,实现跨部门联合建模,精准挖掘违法线索。

靶向发力重难点领域风险监测。聚焦虚拟货币、地下钱庄、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等重难点领域,搭建监测平台和指标模型体系,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虚拟货币交易监测数据库,建立虚拟货币交易监测平台,初步实现对比特币等主流虚拟货币链上交易的动态采集与解析。二是搭建重要业务场景指标体系,建立涵盖地下钱庄、转口贸易等17个业务场景的240余个指标模型,实现自动生成和批量推送异常交易线索。三是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对重要性机构开展定期监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新挑战强担当,外汇领域风险监管质效再增强  

针对经济金融风险隐患,国家外汇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担当,磨砺外汇非现场检查“利刃”,对非法跨境金融活动敢于“亮剑”,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外汇领域风险。

着力研判非法金融活动。针对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组织开展外汇非现场检查全国集中分析,专题研判地下钱庄、跨境赌博、虚拟货币等大要案线索,并移送公安部门查处,成功破获浙江“3·25”、江西“4·27”等多个地下钱庄案,为打击非法跨境金融活动提供坚实支撑,有效截断非法资金跨境流动通道,有力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助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着力挖掘外汇违法违规线索。立足外汇业务场景及风险高发领域,结合跨境收支形势变化,研判分析跨境资金异常流动渠道,挖掘虚假贸易、虚假投融资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线索,提高识别逃汇、套汇、非法转移资产等行为的敏锐度,做到外汇监管领域全覆盖,及时处置和严惩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稳定秩序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着力推进跨部门协调联动。一方面,强化与公安、海关、税务等监管部门在情报共享、线索共商、方法共用、系统共建等方面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